谁知宁怀瑜得知后,却是勃然大怒。
揪着一件本是南湘儿的错事,责骂梅氏不慈爱。看梅氏不敢顶嘴,宁绍棠便帮着母亲说了几句公道话,谁知宁怀瑜竟是把亲生儿子绑起来,折了柳条当鞭子吊打!
“……那本是衙门里惩治犯人的手段,怕把人打死了不好交差,才用柳条。可那么粗的柳条,一鞭子下去就是一道血痕,却不至于伤筋动骨,却疼得要命,还堵着嘴不许叫嚷。等开了门,那柳条,柳条上全是血啊!我的兴哥儿,都疼得生生晕死过去!”
听着梅氏的哭诉,宁四娘气得脑子都阵阵发晕。
“亏你也是做娘的,怎么就不拦着?眼睁睁的看着孩子挨打?”
梅氏委屈道,“我们租的院子离衙门不远,门户又浅,平常说话略高声些都有人听去,万一吵嚷起来,必惊动左右邻居及同僚上司,那可如何是好?”
宁四娘气得跟这媳妇不想说话了。
就为了面子,活生生要孩子受这么大的罪,就算这事根由在南湘儿身上,梅氏这么懦弱退缩,起码也得负责三分!
接下来,不用梅氏唠叨,宁四娘也猜出大半了。
自此之后,全家再无人敢招惹南湘儿。而南湘儿也越发的得寸进尺。连起初对梅氏的小小敬意都抛之脑后,一言不合就告状。反正有宁怀瑜在,谁也不能“欺负”了她去!
至于家中几个孩子,在这样的偏袒中,变得越来越沉默,越来越阴郁。
尤其是原本温和开朗的宁绍棠,变得性格阴鸷古怪,除非是在人前,人后他如非必要,不仅不跟南湘儿,竟是都不愿与梅氏多说哪怕一句话了。
是以梅氏才在接到祝大太太的信后,百般鼓动宁怀瑜,要带着所有孩子回来。她怕再呆下去,自己儿子都要被养废了!那她后半生可倚靠谁去?
宁四娘听完,虽也为长孙忧心,可更恨梅氏不争气。这样的娘,说真的,要她也不想搭理!
“湘儿来时你不吭声,闹出事来你又不吭声,如今弄成这样,你倒想起我这个娘来了?你从前在家,我就跟你说过。妇人敬爱夫君是本份,却不能一味顺着他。更不该在明知他做错的时候,还助纣为虐!你说大郎惯着湘儿,才弄得孩子们成了这样,可若没有你的懦弱顺从,湘儿又岂敢这么目中无人?”
梅氏既羞愧又不服,“可相公的性子,娘您也是知道的。我若拧着他,他只有更拧。我实在是没法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