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他已经让人去京城画坊订制了,今日从京城回来,宁怀璧顺路就去取了画。这会子叫张盛二人一起去,倒当真是好意。
大过年的,送画上门,能不给些红包好处么?
且县太爷亲自开口,必要给面子的。故此就算两家也都在忙,但张盛二人还是欢欢喜喜随着宁怀璧上了车,一路去送画了。
只没想到,到了那些预定的大户人家门前,县令大人却是不收金银,而是来化缘了。
“……年前一场大雪,虽还未成灾,但今早家母去探访县中孤老时,见尚有许多百姓挨饿受冻。便想请主家酌情赠些柴炭衣食,不须太好,能有些糙米旧衣,救济一下乡亲即可。这个无须勉强,便不愿意也无妨。”
可大过年的,本就是大户人家惯爱献爱心做好事的时候,尤其堂堂一地父母官为了这点小事求上门来,谁不给个面子?
所以土地公公的画像钱要给,米粮柴炭也要捐!
于是在宁怀璧还在走村串巷的带着张盛二人送画时,一车车的米粮衣被已经被送往县衙了。
宁怀璧早安排了人在这里等着,谁家送了什么,当即用大红纸写下,贴到县衙外墙上。
有些人家原本只是应付差事随便拉些破烂货过来,见有此一举,便说先送的是第一车,转头又去拖了几大车来,务必不要显得刻薄小气。
然后再来时,就听说县太爷的母亲也让人给自家贴了张大红榜,还说做善事贵在心意,无须攀比,所以她主动把自家捐的米粮也贴出来,让大家有个参考。
看宁家捐的东西也只是适中而已,众人见了无不交口称赞。都赞宁母有见识,怪不得能养出做官的好儿子。于是原本因为募捐而有些小小不悦的人家,也心悦臣服,高高兴兴把东西留下了。
然后一传十,十传百,消息很快在县里传开。
好些家境尚可的中等人家也背袋米,或扛着自家的旧棉被送来,愿意附着县太爷,做些善事。
其中最让人感动的不是那些拖着大车来捐的有钱人,而是一个普通人家的老婆婆。
硬要孙儿把她过年的新棉袄捐来,说要给那些更穷的人家。而这婆婆,也得三年才有一套新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