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帝下了第一道圣旨,说是有神仙托梦,要至亲茹素,抄写经文百遍,方可为他解厄消灾。
而昌乐公主孝顺,主动请缨抄写经文,善心可嘉,所以皇上特赐笔墨和文房宝物等等。
如此一来,昌乐公主搬回公主府就有了台阶。而世人知道了皇上的态度,还是维护儿女的,也就默默的闭上了嘴巴。
但同时,接下来另一道圣旨才更加引得世人瞩目。
永泰帝下的第二道圣旨,是命镇守各地的老藩王,挑选王府之中,未婚的优秀子弟送往宫中,给十四皇子做伴读。
谁都知道,十四皇子是个才出生几个月的奶娃娃,离说话识字还有好几年的工夫,皇上这么早就要人来做伴读,到底能读个什么名堂?
且不是要年纪相当的子弟,而是只要未婚的都可以。
那若是来个十七八岁,表现又特别优异,皇上是不是还有别的意思?
譬如,易储?
相比起新君的册立,昌乐公主那点水花,显然不够瞧的。
于是京城之中,最热门的话题瞬间变成,皇上究竟是真心想给未来的储君养几个帮手,还是有了从旁系挑选子弟继承大统的心意?
但无论如何,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皇上对宫中现有的几位成年皇子不满意。
甚至可以说,是相当不满意。
否则哪个当爹的,愿意放着自己的亲生儿子不要,要个堂侄来继承家业?
一时之间,京城的风向如同薄冰下的河流,表面平静,底下已经暗流涌动。
只这些动荡,英王府是一概不理,只管关起门来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