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好心的衙差见状,心想:文大人在位时对自己不薄,既然他的亲友有难,理应相帮……
于是,帮助小惠能去找郎中。
执好药后,衙差送李氏回到寄宿的小客栈后,方回衙门。
小惠能在小客栈熬中草药,昼夜服侍,一个九岁大的孩子,真够难为他的。
或许,正是小惠能的这一至诚至孝之心,才将在鬼门关前徘徊了三天三夜的娘亲拽了回来。
李氏慢慢睁开眼睛,一时间,不知人在何处、身处何方,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李氏的身体一时半会儿难以痊愈,需要用药慢慢调理。
然而,十天半月之后,小小的小惠能虽然没有被拖垮,可他们的钱袋子首先蔫了——看病抓药,快将他们卖田准备在广州安家的钱花光了。
……
李氏见病已好转了,便动身回去。
李氏母子俩离开小客栈,日行夜宿,好不容易远离了广州这座大都市,不日,进入了杭州境界。
杭州商贸繁荣,文化兴盛。当小惠能母子一踏入杭州,在马路旁拾到了一扎东西。
李氏心想:丢了东西的那个人,发现东西丢了,一定会往回找的,何不原地休息下,等待失主。
果然,大约一袋烟时间,一个中年男子急急忙忙赶着一架马车在李氏母子俩前停了下来。
李氏趋步上前,开口问道:“这位老板,这扎东西是您丢的吗?”
“是,是,是我刚才丢了的。”那个中年男子接连迭迭地,“是我从杭城名盛丝绸店王清老板那里取的丝绸样板,这匹丝绸价值成10绽银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