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州万竹绕为城,旭日穿林纳户明。
寂寂门庭无吠犬,猗猗竹坞有啼莺。
春雷动处龙孙长,朝露稀时凤尾轻。
堪笑王公虚设险,德风化世自然清。
筠城,是新州州治,位于县城公园。当时,筠城纵横不过半华里,城垣是土基,上种簕竹,竹坞啼莺,境态自然。
该诗的前四句概描筠城早晨景况,五六句描写竹的美丽生态,七八句是诗人的感想。
以新州簕竹围城作为防御工事,确实是不管用的“虚设险”。诗的最后一句“德风化世自然清”,是诗人祈望的“德风化世”的新俊城。
这首诗的特点是描写得很有气势。诗人从一开始就从一个极其宏大的空间背景:旭日东升,霞光万道处着笔,将在朝阳照耀下的万竹成城的筠城晨景和盘托了出来。在这一日之计在于晨的早上,本来应该是门户大开,人们外出开始新一天的劳作。
但是,“寂寂门庭无吠犬”,家家户户紧闭门户,一片寂静,“猗猗竹坞有啼莺”,只听到晨鸟在竹坞的啼叫声。在这里,诗人运用对比手法,以一静一动,写出当时的社会治安十分混乱。最后,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创造了一个太平盛世、安居乐业、“夜不闭门、道不拾遗”的“德风化世”的良好社会治安环境。
枫洞晚霞
枫洞郊西俗少华,衣冠耕读可为家。
高枝接叶连村暗,小径通门绕树斜。
晚见林前凝彩日,时看天外散彤霞。
自今知是天孙巧,织就云机遍海涯。
这首诗是杜位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傍晚,来到位于筠城西郊的枫洞村附近,只见艳丽的晚霞,照在村前那一大片枫树林上,十分耀眼壮观。此情此景,令诗人诗兴大发,挥笔写下这首枫洞晚霞。
县城西郊枫洞连着许多小山丘,一片枫林,景色宜人,诗人认为“衣冠耕读可为家”,后来,这里成为南往北来移民的定居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