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后回来对我说,老师,还是你对了。这就是做善事也要有智慧的。
我们心里越放得下就越空,然后空的智慧就发起了。
越放不下,智慧就越是发不起。你们打坐要想清净就是舍心,想把烦恼妄想丢开,但是丢不掉,因为没有智慧来修行。
放不放得开,丢不丢得掉,那是般若智慧成就的问题,不是你说想硬放开就放开了。
你丢不掉的啊!实际上你坐得越好就越放不开了,那个定的境界多舒服啊!
定就放不掉了。
这个中间的道理要搞清楚,就是摄智慧修行。
佛法的智慧是空,你空得了一分,你的舍心、布施心就大一分,你空不了一分,那个不能舍的心就加大一分。“以摄悭贪,起。”就是布施波罗蜜。
修菩萨道要起布施心,这是大乘菩萨道六波罗蜜的第一条。
为什么要起布施心?
是为了摄悭贪。
我们人都有悭吝的习惯。
悭吝不是节省,节省是道德,是对自己的节俭,对人家的宽厚。
如果因为我自己节省,对人家也节省,就不是道德,而是悭吝,是舍不得。
悭字是心字边上有个坚字,把心抓得牢牢地,一点都舍不得。贪,是有了还想更多。
凡是众生一定悭贪,你说自己能不悭资,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