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7章沈括求实
大宋的任何一名有脑子的官员,都是十分重视文教发展的。地方官的一项主要政绩,便在于兴学建设。
一则国朝以文治国,文重武轻。二则地方培育出来的学子,以后出头当了官,也算是一份香火情。
所以但凡地方的条件足够,主政官员多多少少的都会投入一些资金,用以本地学堂、书院的建设发展。
范仲淹这种大佬,自然也是喜欢提携后辈,给国家培养人才的。就好像他现在对王言的提携,都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范仲淹到了杭州就任,熟悉了州中事务以后,定下的任期之内的发展规划之中,兴学建设便是其中一条。
范纯仁是个孝顺的,却也不让范仲淹省心,考了探花,进士及第,却是不愿去做官。范仲淹也不愿意看着他没什么正经事儿,反而还要去同其他士子交游,所以便让范纯仁做了杭州书院的教习。给士子上上课,管理一下书院,也能锻炼一下综合能力,而且书院教习不是官职,不犯忌讳。老父亲也算是操碎了心。
一周的时间,足够消息传播开来。
所以当王言被范纯仁带进书院之时,里面真是盛况空前,钱塘及周边距离不远的士子,上千号人拥到了书院之中。有的十五六岁,有的二三十岁,更甚者,四十余岁之人也有之。观众人衣衫打扮,也是富贵贫寒皆有。
如此情景,自是不能在屋子里讲道,而是在书院做了景观的院子之中,士子们密密麻麻的围在四周,有的在廊间,有的在草地上,反正哪哪都是人。
在众人的围观之下,王言灵巧的爬到了中间的假山上,让士子们都可以看到他。
“王言见过诸君。”
哪怕是在不规则的假山上,王言站立的也很自然,照样是标准的四方行礼。
“见过王通判。”
众士子也是良莠不齐的给王言还礼,但是问好的语气还是很精神的,充分展示出了他们对于王言的期待。
要说‘王通判’这个称呼,还是在场的士子们在此前商量了一阵子才统一的,实在是王言比较特殊。
十九岁中状元,通判杭州。又是有着冠绝当世的书法,还提出了自己的学说、主张,甚至还自己写了一本‘王言说’。时至今日,士子们基本都看了一遍,对于王言的主张都有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