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从中牟赶到阳武城,只看到蔡邕孤零零的坐在堂上,极其颓废。
“岳翁!”
听到赵云的声音,蔡邕抬了一下眼皮;联盟的分崩离析,对蔡邕打击很大,他做梦都没有想到二十多万联军,居然闹出这样的笑话。
而他这个传檄天下,组织关东群雄的盟主,更是个笑话。
都说哀莫大于心死,这一刻,蔡邕的心真的死了,他看透了诸侯丑陋的嘴脸,也意识到,这都是一群利欲熏心,野心勃勃的伪君子。
这些诸侯响应他伐董,不是为了天下大义,也不是为了匡扶汉室!
而是为了名正言顺的自立,因为他们起兵对抗把控朝堂的董卓,就可以再也不听汉室的旨意,成为一个个名正言顺分割大汉的军阀。
说实话,蔡邕后悔了,他不该发出檄文,让这些野心家得到了自立的机会。
抬起眼帘,看着面前器宇轩昂的赵云,蔡邕冷冷道:“你对得起大汉,对得起天下万民吗?”
赵云浑身一震,显然岳翁意识到,我串掇他传檄伐董的目的了。
但赵云知道,就算他不这么做,也有人会做,比如历史上矫作三公文书的桥瑁。
因为这一切是大势,伐董结束,就是诸侯割据,这个结果,不管有没有今天的他,都会出现!
所以,赵云不认为自己错了,若说心中那一丝愧疚,是对蔡邕的,他不应该利用蔡邕的名望,做一件令蔡邕后悔的事情。
但这个世界,就是这么残酷,让蔡邕早点看清,也是并非坏事。
赵云对蔡邕躬身道:“云起于微末,伐黄巾,固代北,平张举,济边民数十万,未曾有愧万民!”
这些,确实是赵云这些年的功绩,但蔡邕脸色没有任何改变,怒喝道:“尔对大汉无愧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