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超过这个限制,信息的流通就会受到阻碍,导致边境地区无法得到有效的管理,最终变成荒芜之地。】
......
永乐年间。
“皇权不下乡。”
朱棣突然就想到了这句话。
这是他爹朱元璋制订的一条政策。
他爹自小便对元朝官员对底层百姓的剥削行为深恶痛绝。
而且他爹总认为基层官员会曲解朝廷命令,歪曲事实真相。
毕竟,在信息传播效率极为低下的时代,任何政权都无法避免地受到统治半径的限制,这样就会导致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变形和失真。
而且大明的交通和通信手段也不发达,且对乡村基层地区的控制能力也有限。
所以皇权不会深入到乡村以下的层级。
大明对乡村关注的主要在治安和赋税等方面,其他事务则是由乡绅、族长等来承担。
当然,朱棣也明白靠乡绅和族长来治理乡村,肯定是有一定弊端的。
所谓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
但是在华夏古代这个大环境下,他也只能借助乡绅的力量,才能治理乡村。
“如果天幕能告诉信息如何快速传递的法子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