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遇见陈岂岩时,谢之白已经21岁了。
在这个年纪,身边的人或沉浸在恋爱中,或已经经历过爱情的洗礼,而他始终置身事外。
一方面是不想,一方面是没时间。
但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从未遇到过一个让他愿意投入时间去了解的人。
他宁愿把时光耗在学业和原生家庭的琐事上,并且内心早已描摹好未来的职业蓝图。
舅舅曾说他是个将人生的一切都规划得井然有序,理性且智慧的人。
谢之白认同这一评价,也知道自己为何会如此——他的成长轨迹,都是步步为营的谨慎。
他的家庭并不富裕,甚至可以说是困顿潦倒。父母为了生计,四处奔波,十天半月不见人影成了常态。
谢之白是由爷爷带大的。
爷爷曾当过兵,性格如同刀锋般锋利,教育他时也带着几分铁血的冷酷。
好在,谢之白遵守命令,这种听令的本领使得他总能达成爷爷的期望。
可大概在他十岁时,爷爷病倒了,医治所需的费用对这个家来说如同天文数字。
父亲当时被人拖欠了工资,母亲辛苦挣来的钱也只够维持家中的温饱,根本无力承担巨额医疗费。
在父母不得不四处寻求亲戚的援助时,唯有舅舅慷慨解囊。
那是一个在谢之白心中无比珍贵的时刻。
他深知,舅舅并非富裕之人,作为网球教练,收入虽稍胜于父母,却也很有限,因为他家里有好几个孩子要养。
更何况,舅舅与爷爷之间并无血缘,只是母亲的兄弟。然而,舅舅还是毫不犹豫地给予了帮助。
对谢之白来说,舅舅的帮助无疑是一种难得的恩情。
谢之白从心底感激舅舅,因为舅舅的所作所为不仅仅是对爷爷的拯救,更如一缕阳光温暖了谢之白的童年。
爷爷的手术顺利完成,但之后他却成了需要照顾的老人。
在这一刻,谢之白发现自己已然成长,被生活的巨浪推上了前台。
他毅然告诉父母:“我能照顾自己和爷爷。”
他的言语中藏着坚定的决心,如同秋日果实的沉重,显露出成熟的韵味。
尽管父母的眼中仍有疑虑,他却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让父母完全地安心。
而且从那时起,谢之白总是挤出时间去打工,奔走于那些愿意接纳童工的小作坊里,为了那微薄却充满希望的工资。
他在年幼的肩头,背负起了生活的重担,而那段岁月,是他第一次将生活的脉搏感知在自己指尖。
所以,在他十岁的年纪里,生活的指挥棒已经掌握在他小小的手中。
在读书、照顾爷爷和赚钱之间,他逐渐明白了知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