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解而东归。汉王欲引而西归,用留侯、陈平计,乃进兵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
——《史记·高祖本纪》
汉四年(前203年)九月,在灌婴和彭越分别攻占楚军后方大片土地的情况下,项羽统率的前线楚军已经几乎陷入了被全面包围的不利局面,“楚汉争霸”的天平开始全面倒向刘邦。
此种局面下,重新回到广武前线的刘邦,决定趁机讨回身陷楚营的刘太公、吕雉等亲属,于是派辩士陆贾出使楚国,劝说项羽释放人质,但被项羽所拒。
在刘邦拒不出战的情况下,此时的项羽已经无力再与刘邦对峙,既然在军事层面已经不可能击败刘邦,项羽手中最大的筹码,就是刘太公、吕雉等人的性命,他岂肯轻易将这几人交出。
刘邦为救回亲人,又派侯公前去游说项羽,并表示只要项羽肯释放人质,一切条件都好说。项羽遂以刘太公、吕雉等人性命相要挟,要求刘邦与自己议和,双方罢兵休战。
刘邦为了挽救刘太公和吕雉等人的性命,只能被迫答应与项羽议和。经过磋商,双方约定以位于砀郡和陈郡西部、沟通黄河和淮河的人工运河鸿沟为界,鸿沟以东归项羽、以西归刘邦。
对于形势已经大优的刘邦来说,虽然这个条件近乎于战败乞和,但为了亲属的性命,他也只能选择答应。在议定具体细节后,刘邦与项羽签订和约。
之后,项羽整顿兵马东返,并依约放归刘太公、吕雉等人,而刘邦在与家人团聚之后,便也打算撤兵西返。
得知刘邦要率军返回关中,作为刘邦最为重要的两位谋士,张良和陈平连忙赶来劝谏,“如今汉据天下三分有二,正是灭楚的大好时机,正宜猛追穷寇,毕其功于一役。如果放任项羽东归,犹如放虎归山,未来必然遗患无穷啊。”
虽说刚刚议和就撕毁和约,确实有点违背道德,但想到这些年来项羽给自己带来的压迫感,刘邦实在不想再经历一次。如今自己好不容易占据了战略优势,若是就此罢兵言和,与项羽分天下而治,岂不正是养虎为患。
更何况,如今刘太公、吕雉等人已经接回,自己不必再受项羽挟制,何不趁着局势大优,就此消灭项羽呢?
正所谓“趁你病,要你命”,想到此处的刘邦也顾不上什么道德不道德了,采纳了张良和陈平的建议,立即整顿兵马,以樊哙为先锋,亲率大军追击项羽。
西楚都城彭城位于泗水郡中部偏北,项羽要从广武前线撤回彭城,最近的一条路便是经砀郡一路向东,然而由于彭越已经攻占昌邑等地,而泗水郡中部和北部也已经基本被灌婴所占领,砀郡和泗水郡对项羽来说皆不安全。
为了避免被这两路汉军牵制,项羽只能放弃自砀郡东返,选择了另外一条路,即经砀郡西部一路南下陈郡的阳夏、固陵、陈县等地,然后折向东南,试图返回仍在自己掌控中的九江郡,凭借着九江、东海、会稽等郡的支持休整兵马,等到恢复实力后再尝试收复泗水郡和彭城。
汉五年(前203年)十月,项羽刚刚退军至阳夏,樊哙率领的汉军先锋便咬了上来,正在撤退的楚军无心恋战,被汉军打的大败,樊哙趁机夺取阳夏,并俘虏了包括楚将周将军在内的四千余人,项羽被迫退守固陵。
刘邦率领的汉军主力抵达阳夏与樊哙合兵后,立即对固陵发动进攻,却没想到反被项羽所败。
意识到仅凭自己手中的军队,仍然无法彻底消灭项羽,刘邦只得依托阳夏构筑防御工事,准备继续与项羽耗下去,同时派使者前往梁地和齐地,征调彭越和韩信的兵马前来增援,共同围剿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