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祓霸上还,因过平阳主。主见所侍美人,上弗说。既饮,讴者进,上望见,独说卫子夫。是日,武帝起更衣,子夫侍尚衣轩中,得幸。
——《史记·外戚世家》
建元新政改革的夭折,让汉武帝意识到,此时黄老道家思想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治国的指导思想,历经汉初数十年的发展,依托黄老道家思想而诞生和崛起的军功列侯、宗室贵戚、诸侯王和地方豪强势力,已经将之视为了维系自身利益而共同拥护的理念,再加上历经文帝、景帝两朝的窦太后的支持,仅凭自己一个刚刚即位的皇帝,根本无力撼动这么庞大的一个反对集团。
虽然失败并没有浇灭汉武帝改革的决心,但面对庞大的守旧派,即使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也颇感无力。为了避免产生更大的动荡,威胁到自己尚未稳固的皇位,在母亲和馆陶公主的劝说下,他只能暂时搁置改革事务,选择韬光养晦以待时机。
虽然此后汉武帝又先后将吴人朱买臣、赵人吾丘寿王、蜀人司马相如、平原人东方朔、吴人枚皋等人提拔进了宫廷,但窦太后见汉武帝整日不是微服出行游玩,就是带着人外出狩猎,似乎彻底收起了改革的念头,没有其他出格之举,而且这些人全都是皇帝身边的侍从官,官职普遍较低且无实权,难以对朝政构成威胁,便也由他去了。
汉武帝刚刚即位,尚未树立起自己的统治权威,便贸然推行改革,结果非但没有取得成功,反而将外廷官员几乎全都推向了自己的对立面。
鉴于当时外廷官员多为窦太后一党,汉武帝即使有事,也不敢与他们商议,而只能与自己亲自提拔起来的那些文学侍从私下商议,虽然这些人多以文学见长,但其中也不乏对朝政有独到见解者,恐怕窦太后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些被她忽略之人,便是后来“内朝廷”的雏形。
建元二年(前139年)三月的一天,汉武帝刘彻再度微服出巡,前往霸上祭祀先祖,祈福除灾。回宫的路上,一路行来有些疲累的汉武帝,便顺道前往了距离不远的平阳侯府,探望姐姐平阳公主,顺便在她家中歇歇脚。
平阳公主是刘彻的胞姐,汉朝时期一般以公主的食邑或夫家封邑的所在地称呼公主,平阳公主的食邑乃是阳信县,故初称阳信公主,后因嫁给了开国功臣曹参的曾孙、平阳侯曹寿,故又被称为平阳公主。汉武帝即位之后,平阳公主被尊为了长公主。
西汉立国之初,平阳侯一脉也算极为显贵,开国功臣曹参自不必多说,凭借战功位列开国功臣第二、武将第一,即便是第二代平阳侯曹窋,也曾在吕后执政时官至御史大夫。
然而,随着文帝、景帝两朝对开国功侯的排斥打压。从第三代平阳侯曹奇开始,平阳侯一脉便再也没有人能入朝为官,与其他功侯家族一样,除了仍然拥有多达万余户的食邑之外,平阳侯一脉实际上已经开始逐渐没落。
在平阳公主看来,当年馆陶公主刘嫖凭借着给弟弟汉景帝进献美女,再加上窦太后的宠爱,便能使得堂邑侯一脉迅速显贵。如今,汉武帝刘彻也是自己的弟弟,而自己同样很受母亲王太后的宠爱,那么自己为何不像姑姑刘嫖那样,通过向弟弟进献美女,从而让平阳侯一脉重塑荣光呢?
为此,平阳公主购买了大量良家女子养在家中,平日里教习歌舞礼仪,准备伺机向弟弟刘彻进献。
平阳公主的想法固然很美好,但她却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皇后性格的不同。当年,景帝的皇后薄氏因为无子无宠,在后宫之中整日谨小慎微,对于馆陶公主进献美女之事根本不敢过问。
然而,如今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虽然同样无子,但却依仗着窦太后的宠爱和母亲对汉武帝刘彻的扶立之功独霸后宫,而且极为善妒的她根本不允许其他女子接近汉武帝,所以平阳公主即便进献美女,恐怕想要接近汉武帝都十分困难,就更别说获宠了。因此,平阳公主此举非但对提升平阳侯府的权势地位没有帮助,反而极可能会触怒陈皇后。
汉武帝即位以后,念及馆陶公主对自己的拥立之功,遵从窦太后的姓,将其尊称为窦太主,并准许她享有在驰道(御道)行走的特权。然而,窦太后却以拥立刘彻之功自居,求情无厌的她,时常向汉武帝刘彻提出各种要求,而皇后陈阿娇又极为骄纵。久而久之,导致汉武帝对这一对母女日渐反感,对于两人日渐冷淡疏远。
太后王娡在意识到这种情况后,劝说汉武帝道,“你刚刚即位,大臣们还没有完全服从,你如今已经因为修建明堂、推行改革,惹恼了太皇太后,现在又忤逆大长公主,这怎么能行?”
意识到自己还要依仗馆陶公主来缓和自己与窦太后的关系,帮助自己稳固皇位,汉武帝这才不得不改变态度,重新善待馆陶公主和陈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