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解读:
一、原文释义,启迪智慧
孔子说:“《关雎》这首诗,让人感到快乐但不过度放纵,让人产生悲哀但不至于伤痛欲绝。”
在此,“乐”指的是诗中所传达出的愉悦、欢快的情感氛围。这种快乐并非毫无约束、肆意妄为的放纵之乐,而是在一定的道德和礼仪规范之内,适度且合理的快乐。
“淫”在此处意为过度、无节制、放纵失度。“乐而不淫”表示《关雎》所蕴含的快乐情感是有分寸的,不会让人陷入毫无节制的狂欢和沉迷。
“哀”指的是诗中蕴含的那种淡淡的忧伤、哀愁的情绪。这种哀愁并非是撕心裂肺、无法承受的极度痛苦。
“伤”表示伤痛、伤害,程度极深。“哀而不伤”意味着《关雎》中的哀愁是含蓄而适度的,不会给人的心灵带来沉重的打击和伤害。
孔子对《关雎》的这一评价,精准地指出了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的恰到好处,既充分展现了各种情感,又将它们控制在一个合理且宜人的范围之内,达到了一种和谐、平衡的美感。
二、深度思考,哲思翱翔
1.情感表达的分寸
孔子的这一观点为我们在情感表达上指明了清晰的方向,提示我们在抒发情感时需要精准地掌握好分寸。无论是在生活中的欢乐时刻,还是遭遇挫折时的悲伤瞬间,过度地宣泄情感都可能引发一系列不良的后果。过度的快乐可能使人陷入狂妄和轻浮,丧失对自身的正确认知;而过度的悲哀则可能使人沉沦于痛苦之中,无法自拔,失去前行的动力和勇气。相反,适度的情感表达则有助于我们在各种情境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稳定,以一种从容不迫、理性冷静的态度去面对生活的起伏和波折,从而更好地驾驭自己的情绪,成为情感的主人,而非被情感所左右。
2.艺术作品的审美标准
孔子对《关雎》的这一评价,也为艺术作品树立了一种高屋建瓴的审美标准。一部真正优秀的艺术作品,应当如同《关雎》一般,能够巧妙地触动人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情感角落,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然而,在引发情感的同时,又能够以高超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将情感的波澜控制在一个适度的范围之内,使其既不过于强烈而令人难以承受,也不过于微弱而令人无动于衷。这样的作品能够给人带来一种纯粹而美妙的审美享受,让人们在情感的激荡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同时又不会被情感的洪流所淹没,始终保持着一份清醒和理性,从而提升人们的审美境界和精神素养。
3.对人生态度的启示
在漫长而曲折的人生旅途中,我们常常会经历无数的风风雨雨,遭遇各种各样的喜怒哀乐。孔子关于《关雎》的这一论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极具智慧的人生态度和应对策略。当我们身处顺境,面对成功和喜悦之时,应当保持谦逊和冷静,不被胜利冲昏头脑,不因为一时的快乐而忘乎所以,肆意放纵自己的欲望和行为。而当我们陷入逆境,遭遇挫折和悲伤之际,也不应自怨自艾,陷入绝望和消沉的深渊。我们应当学会以一种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去承受生活的压力和磨难,将悲伤化作前行的动力,用泪水浇灌希望的种子,以平和的心态去应对生活的种种不如意,始终坚信风雨过后必有彩虹,保持内心的和谐与宁静。
4.文化中的中和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