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解读:
一、原文释义,启迪智慧
曾子身患重病,生命垂危,孟敬子特地前来探望。曾子缓缓说道:“鸟临近死亡的时候,它的鸣叫充满了悲哀;人即将离世之际,他所说的话语往往饱含着善意。君子所应当珍视和遵循的道有三个重要方面:注重自己的仪态容貌,时刻对其进行规范和调整,使之庄重严肃,这样便能在他人眼中树立起威严,从而远离他人的粗暴对待和肆意放肆;端正自己的脸色神情,使其展现出端庄、稳重且真诚的特质,如此就容易赢得他人的信任与尊重;把控自己说话时的言辞和语气,用心斟酌用词,合理控制语调,使之谨慎恰当、温和有礼,这样就能够远离粗俗浅陋和错误不当。至于祭祀和礼节仪式中的那些具体事务,诸如器具的摆放、流程的安排等,自然有专门负责的官吏来精心操持处理。”
首先,“疾”在此处指的是极为严重且危及生命的重疾,它清晰地表明曾子的身体状况已陷入极度危险的境地。
“问”这个字所蕴含的意义远超表面的询问。它不仅包含了对曾子身体状况的深切关怀,还体现了孟敬子对曾子的尊重以及在探望时所传递出的真挚关切之情。
“动容貌”,其中“动”具有主动调整、规范和约束的意味。“容貌”涵盖了人的姿态、表情、动作、肢体语言等全方位的外在形象展现。“动容貌”要求君子以高度的自觉和自律,时刻留意并精心规范自己的外在表现,使其呈现出庄重肃穆且令人敬畏的气质。
“暴慢”,“暴”强烈地传达出凶狠、残暴、暴力的含义,“慢”则着重表现出傲慢、轻慢、懈怠、放纵等不良态度。“暴慢”两者结合,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极其恶劣、无礼、毫无约束且令人反感的行为和态度。
“正颜色”,“正”意味着主动地纠正、端正和校准。“颜色”不单指单纯的脸色,还深入地包含了眼神的流露、神情的变化、面部肌肉的动态等面部综合表现所传递的信息。“正颜色”要求君子通过内心的修养和情绪的调控,让自己的面部神情始终保持端庄、稳重、真诚且富有亲和力。
“信”,在这里所指的是他人基于君子的外在表现和内在品质所产生的由衷的信任、信服和认可。这种信任是建立在君子长期以来一贯的良好行为和高尚品德基础之上的。
“出辞气”,“出”有着主动表达、展现和流露的意思。“辞”精确地指向言辞、话语的内容和组织,包括词汇的选择、语句的结构和逻辑。“气”则广泛地涵盖了语气、语调、语速、声音的高低强弱等说话时声音特质的各个方面。“出辞气”强烈地强调君子在与他人交流和表达自己观点时,必须高度重视言辞的精准恰当和语气的合宜适度,避免因言语不当而引发误解、冲突或不良影响,从而充分展现出内在的修养、智慧和涵养。
“鄙倍”,“鄙”深刻地表示粗俗、浅陋、低俗、庸俗,缺乏文化修养和内涵。“倍”通“背”,有违背、乖谬、错误、不合常理之意。“鄙倍”形象地形容了言辞和表达方式的极度低劣、粗野、不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严重缺乏应有的文明和教养。
“笾豆之事”,“笾”和“豆”是古代祭祀或重要宴会场合中专门用来盛放特定食物和祭品的精美器具,这里借指祭祀和礼节仪式中包括器具准备、仪式流程、人员安排等各种具体的事务细节和操作环节。
“有司”,明确地指向专门负责某项特定事务的官吏或特定的部门机构。他们在相关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具备高效处理和妥善安排各项具体事务的能力。
深入剖析这些重点、难点词语之间的内在紧密联系和深刻逻辑关系。曾子在病榻之上,以鸟之将死鸣哀、人之将死言善这一饱含哲理和情感的引言作为铺垫,自然而然地引出他对君子之道的深刻阐述和精辟见解。他着重强调“动容貌”,其根本原因在于一个人的外在仪态往往是他人对其进行初步判断和形成第一印象的关键依据。倘若容貌庄重严肃,便能从一开始就在他人心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有效地避免给人留下粗暴放肆、缺乏教养的负面印象。“正颜色”则进一步将关注点深入到内心状态在面部神情上的真实外在呈现。只有当内心保持平和、真诚、坚定且充满善意,才能通过端正的脸色神情向外界传递出可靠、值得信赖和令人尊敬的信息。“出辞气”则在人际交往和沟通的层面上,对君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和情感时,必须精心选择恰当的言辞,巧妙运用合宜的语气,避免因言语的不当而引发不必要的误解、冲突或负面评价,从而充分展现出内在的深厚修养、卓越智慧和高尚品格。而对于“笾豆之事”,曾子清醒地认识到这些具体而繁琐的祭祀和礼节仪式的操作细节,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应当交由专门的“有司”负责处理。这一观点不仅反映了他对社会分工的清晰认知和高度尊重,更体现了君子应当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更为核心和关键的道德修养、人格塑造以及对社会价值的创造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综合来看,曾子这番临终遗言,凝聚了他一生对君子修养的深邃洞察和智慧总结,对孟敬子以及后世无数追求君子境界的人们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和切实可行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