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解读:
一、原文释义,启迪智慧
舜有五位贤臣就能使天下得到治理。周武王说:“我有十位能治理国家的大臣。”孔子说:“人才难得,难道不是这样吗?唐尧和虞舜时代,以及周武王时期,人才是最兴盛的了。武王的十位大臣中有一位是妇女,实际上只有九位罢了。周文王已经拥有了天下的三分之二,却仍然向殷商称臣。周朝的德行,可以说是最高的道德境界了。”
首先,“舜有臣五人”中的“五人”,指的是禹、稷、契、皋陶、伯益。禹,以其超凡卓越的治水才能声名远扬,成功治理了肆虐的洪水,为百姓营造了安定的生存环境,保障了农业的有序发展;稷,在农耕领域造诣深厚,对农业的大力推广和蓬勃发展贡献卓着,确保了粮食的充裕供应;契,于教化民众方面表现非凡,有力地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皋陶,凭借公正严明、不偏不倚的执法风格备受赞誉,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伯益,擅长调驯鸟兽,在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平衡维系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五位贤臣各自拥有独特专长,相互协作、携手共进,全心全意辅佐舜,最终实现了天下的大治。
“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这里的“乱臣”,并非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犯上作乱、忤逆不忠的臣子,而是指能够平定乱世、治理国家、安邦定国的杰出能臣。这十位大臣分别是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毕公、荣公、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以及邑姜(武王之妻)。周公旦,凭借其卓越非凡的政治智慧和治国理政才能,为周朝的成功建立和稳定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召公奭,在辅佐武王和周公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重要的协调统筹和管理监督作用;太公望,也就是姜子牙,以其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的军事策略和政治眼光,为武王伐纣提供了极具关键意义的指导;毕公、荣公等在政务处理和地方治理方面各展其长、功绩斐然;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等则在军事行动、外交事务等领域展现出了非凡卓越的才能。而邑姜作为武王的妻子,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武王提供了支持与帮助。
“才难,不其然乎?”孔子发出的这句感慨,“才难”指的是具备卓越才能、高尚品德并且能够担当起治国安邦重大责任的人才难以寻觅和获得。“不其然乎”乃是一种加强语气的反问表述,更加坚定有力地肯定和强调了“人才难得”这一深刻观点。这充分反映了孔子深刻洞悉到在国家治理和发展的漫长进程中,发现和培育真正出类拔萃的人才是一件极其艰难但又无比重要的事情。
“唐虞之际,于斯为盛。”“唐虞”所指的是唐尧和虞舜时期,那是远古时代备受人们传颂和敬仰的圣明之世。“际”表示特定的时期、阶段。“于斯为盛”意思是在这个特定的时期(唐尧虞舜时期以及周武王时期)人才呈现出最为兴盛繁荣的局面。这鲜明地体现了孔子对这两个时期人才辈出、国家繁荣昌盛景象的高度赞赏和极力推崇。
“有妇人焉,九人而已。”这里的“妇人”指的是邑姜。在传统观念中,女性在政治领域的作用相对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和约束,因此在计算能够发挥关键核心作用的大臣数量时,通常将邑姜排除在外,认为实际上发挥重要作用的男性大臣是九位。这一表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在性别角色认知方面存在的特定局限性。
“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三分天下有其二”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周文王当时所拥有的强大雄厚实力,已经占据了天下三分之二的广袤土地和众多人口。“服事殷”则表示周文王仍然心甘情愿、毫无怨言地以臣子的身份侍奉殷商王朝,充分展现出了他的隐忍克制、深谋远虑以及对名分道义的虔诚尊重。
“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周之德”指的是周朝所展现出来的一系列品德修养和行为准则规范。“至德”意为达到了至高无上、无可比拟的道德境界。孔子认为周朝的德行水准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实在值得由衷地称赞和深深敬仰。
深入剖析这段话,孔子通过对舜、武王时期人才状况和周德的详尽论述,全面且深入地表达了他对治国之道和道德准则的深邃思考。
二、深度思考,哲思翱翔
1.人才的重要性
孔子强调“才难”,突显了人才在国家治理中的关键作用和稀缺价值。无论是舜的五位贤臣,还是武王的十位能臣,他们的才能和智慧对于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社会的安定和谐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一个国家若能拥有众多德才兼备的人才,并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就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政策,推动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反之,若人才匮乏,国家的发展则会陷入困境。这启示我们在任何时代,都要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任用,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激发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为有才华的人提供充分施展抱负的机会和条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时代与人才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