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火平的观念中,单一金属虽具有独特特性,但也存在种种不足,他坚信合金将是未来发展的主导。
他的观点得到了在场几人的默许,他们专注地研究了片刻帛书上的内容。
此时,一名身形魁梧、年岁稍长的壮汉缓缓走近,面容带有一丝困惑,“殿下,我们以打铁为生,拿起工具作战我们义不容辞。
但关于这帛书的内容,我们实难领悟。”
“???”
“啊?你们......不识字?”
李火平微感诧异,眨了眨眼,发现自己对这个世界仍知之甚少。
一群精通百锻钢技艺的匠人竟然无人识文?
这让他不禁想起了那些建筑大师。
他们或许同样拥有着深厚的技艺,但在这知识的海洋中,他们似乎也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实际上,这正体现了知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在这个时代,建造房屋并非易事。
不仅需要理解建筑图纸,还需洞悉各种传统忌讳,并随着时代潮流不断进行改革创新。
与那些简单复制的建筑相比,有钱人更追求独特性和个性化,以此来彰显他们的地位。
因此,能建造出优秀房屋的人都是经验丰富、技术高超的。
然而,锻造师却有所不同,他们往往来自于天赋和经验,而文字传承对于他们来说并非关键。
他们并非不识字,而是对李火平的著作缺乏系统理解,因此才产生误解。
沉思片刻后,李火平选择了一种更加浅显的表达方式:“简化一下来说,百锻成钢其实就如同炼去铁中杂质,借由大火的高温与强力锻打,将杂质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