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王彰回到军营后,得知张良已经走了,也没有多想,立刻将昨晚与张良交谈,张良无意间透露出关于汉朝的一些辛秘交给白卿。
白卿在得到王彰的密信后,再结合影卫所收集到的一些汉王朝的信息,得到了一个关键信息,汉帝势大,不可力及,而刘邦确实不像暴秦和项羽,虽然私德有亏,但是对于平民百姓还是不错的。
再加上有萧何这种百年不出的治国绝世大才,光是关中一地,就可聚集二十万大军,一年的用度,还不算上巴蜀,大江以北,黄河以南的广大汉王朝直属郡县。
如果刘邦发狠力,不在乎民力,可以轻易集结起五六十万大军一年的征途,但是他并没有,而是每次最多只是征调二十万,看样子,汉朝不会像秦朝那样秦始皇一暴毙,秦朝几年之内就完了。
看张良的叙述,不仅是萧何,皇后吕雉似乎也有些政治才能,刘邦常年在外征战,后方几乎是萧何和吕雉在管,自己是君主,十分清楚有些事不是萧何这样的大臣可以决定的,而刘邦远在荥阳,且又经常被项羽军包围,根本无法回复关内指令,那下决定的就一定是吕雉了。
越看越可怕,不算已经成了诸侯王的韩信,刘邦、张良、萧何、吕雉这汉祚在刘邦死后,起码可以坚挺一百年啊!
可惜如今少有人可以商量这种机密之事了,其他兄弟都在祖地研究古籍,十三弟也远在邯郸,其他人或是身份不够,或是关系不够近,就只能独自思考,头痛啊!
白卿揉着脑袋,有些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多希望自己也有个张良啊,能够为自己出计,这时竟然有些羡慕刘邦了,一个草莽之人,居然能得到如此多英雄豪杰的青睐。
此真的是天命啊,难怪先祖都说不要小看每一个天下人,即使我白氏有天命玉圭帮助,也只能堪堪保住家族不灭,有复兴的机会。
白卿不断在脑海中翻找着历代家主留下的手札和传记,以及文库里储存的典籍。
就这样在王宫中待了半个月,披头散发的白卿终于找到了应对之法,以及能够思想通达之理。
自己一直抱着贵族的心态,眷恋王位,眷恋国土,可是翻开白氏史书,原本白氏本就一无所有,那还怕什么失去呢?况且,只要自己能够得到天下庶民之心,白氏又怎会没落呢?
就算自己允许,那些对于白氏给予无限期望的百姓、白姓子、臣族子弟、儒者、墨者、道者也不会答应啊,原来白氏早已经成为了他们用来反对不公,反对暴行的承载物。
只要他们还在,诸夏还在,白氏还在,有没有白王的爵位,以及白国的封地,有什么最重要的吗,有他们在的地方,不都是白国的“封地”吗?
白卿对着铜镜,看着自己眉心的神印,喃喃道:“先祖留给我最珍贵的东西,不是白国后裔的身份,也不是遗留下来的财产和书籍,而是代表希望的白氏子的名号,以及先祖大禹之志啊!”
想着白氏从始祖白罴开始,一介奴隶之人,逐渐开始影响身边人,然后是一座城邑,然后是一片地域,紧接着就是整个太行山麓,之后是河北大半地区。
难道靠的是刀兵吗?不,是为庶民坚持不懈的奉献,是对庶民给予其他人身上得不到的尊重,所以他们才会爱戴白氏,虽然有个别心机之人,但是这并不影响,白氏是太行山周围不灭的氏族。
想通后,白卿沐浴更衣,然后像往常一样处理国政,因为他已经准备好了最坏的结果,不外乎重新回到太行山祖地,和汉朝斗个几十年,他相信,汉朝总有内乱的一天,只要汉朝剿不灭,白氏就一日不放弃攻灭之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