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强县城西,一座粮铺,这是枣强县辛家,专门分销粮食的铺子。
辛家,是枣强县的小家族,是枣强县下河阳里的地主,河阳里位于枣强西面的张甲河岸边,整个河阳里,有一半的土地是辛家的,有三分之二的河阳里村民是辛家的佃农,靠着租赁辛家的田地过活。
这些佃农,租着辛家的田地,一年收成的七成都需要交给辛家,剩下的三成,勉强够一家人不饿死。
原本他们都是自己有土地的,但是只要遇到大事,灾荒或者什么大病,为了活命,只好将土地抵押给辛家,换取钱财。
若是能够还上,土地还有机会拿回来,要是还不上,那就会沦落为辛家的佃农。
但好在辛家有一套《论语》传家,有一定的仁心,不像李氏那些心狠手黑的豪强,强买强卖,甚至于灾荒年,辛家还会拿出一些粮食施粥,保证村民不饿死。
因此辛家在河阳里的名声十分之好,深得村民的拥护。
原来辛家是一直依附刘氏的,辛家的一个嫡女,嫁给了刘实的二伯作为妻子。因此辛家没有在乱世中覆灭,河阳里也没有受到太大的骚扰的原因,
一是因为辛家自己召集村民,组建的三百护卫队;二是有刘氏的庇护。
后来刘氏被李氏覆灭,辛家为了避嫌,果断断绝了嫁给刘氏的女儿的关系,又送了大量的粮食给李氏,还表达了今后在枣强县,辛家以李氏为尊的意思。
而李氏也要依靠着辛家治理河阳里,便同意了他们的归附,这才让辛家没有在这场变乱中出事。
当时嫁给刘实二伯的辛家女,正是如今辛家家主的长姐,谁也不知道当时辛家主出面,当着辛氏女的面,断绝与长姐的关系时,心中是什么感觉。
不过想必,除了辛家姐弟,其他人都并不在意,因为一切都是为了利益。
“客人,是要买粮食吗?”辛家粮铺,掌柜的见到一个身着粗布,一副商人打扮的中年人,笑道。
这人正是在其他地方打扮了一下的刘实。
“正是,我是隔壁信都郡的商人,听说清河枣强的粮食粒大饱满,数量又多,想着进一些去信都售卖,不知掌柜的有什么能够教我的?”
掌柜的见大生意来了,笑容可掬道:“客人您这一趟可来对了,我们枣强粮可是闻名河北的优质粮食啊,而其中的佼佼者,就是我们辛家卖出的粮食,这可都是从河阳里打出来的,都是用张甲河的水浇灌出来的。
这张甲河,可是流经清河、信都两郡的大河,您既然是信都人,那应该是常喝张甲河流出的河水吧,那就更应该吃我们辛家的粮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