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天下演文(1 / 1)

十一月

随着诏令的下发,各地郡县兵的加紧围剿,各地互相协同追捕,群贼被朝廷从内部解体。

刘秀将他们的头目迁移到别郡,给以耕地,并赐谷养老,使他们安居乐业。涉事的豪族全都迁徙到关中和边疆,以填补当地的空缺。

最后这场持续二个多月,延续数州之地,大范围的地方动乱被朝廷成功解决。

随着关东地区动荡的平息,度田清人也没有停下,两个月的反抗,并还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甚至不少豪族被朝廷借此迁移到其他少人的郡县。

各地豪族突然发现,反抗的成本好像比接受的成本更高,他们妥协了,无必顺从的接受朝廷对他们的清查,反正只是清查,并没有如图王莽一样直接将他们的土地收了去。

只是比起河北的清查,关东的清查稍微差了些,刘秀也理解,因为不是哪里都有白氏这种通情达理的氏族。

随着这场全国的大清查顺利落下帷幕,标志着中央的权势,在王莽之后又一次到达了地方,大汉逐渐变成了一个整体。

刘氏的天命重新升起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之上,如同前两百年一样。

建武十七年

刘秀与尚书令白黎、尚书仆射刘昂等尚书,正在尚书台商议国家大事。

自从刘秀登基以来,为了预防前朝王莽凭借大司马大将军这种三公职位,夺权乱政,防止外朝坐大,他仿照武帝的内朝,设立了尚书台。

在建武六年,刘秀下达了“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的诏令。

明确在皇帝与三公(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之间设立尚书台,三公不能够擅自下达诏令,一切事物都需要递交尚书台,经过尚书台与皇帝同意,诏书才有效力,相当于归属尚书台。

刘秀在尚书台设置尚书令统领尚书台,其下设置尚书仆射一人,六曹尚书各一人。还有数量不等的丞、郎、令史等官。

为了防止尚书令权势过大,刘秀特意将这个职位的俸秩设置为千石,其余尚书仆射、尚书侍郎等也不过六百石。

因此尚书令是典型的权高而位低,使得尚书台牢牢的掌握在皇帝手中,不受外朝侵染,甚至于皇帝可以通过尚书台控制外朝。

经历了冀州的事,白黎的所作所为,老练的政治手段得到了刘秀的认可,在年初从冀州刺史提拔为尚书令。

最新小说: 老周的小车库 她又美又撩 霍先生,今晚房门没关哦![师生1v1 h] 耻悦(高H 群P 乱伦) 公主今天追到将军了吗 今生我要做好人 绝地求生之升级狂人 在他怀里撒个娇 周懿传 烟雨湿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