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社津,雒阳北面距离雒阳最近,也是河最大的一个黄河渡口。
白河与法兰加上一个随从,三人由马车换船渡。
好不容易在繁忙的渡口里找到即将起航的可以载客的货客双用船,三人立即将马车存放在渡口一旁的驿站,上了船。
船是木船,有船楼,停在渡口,大概有三人高,因为黄河水流湍急,小船根本无法抵御暗涌,因此在黄河行驶的船多为大船。
因为朝歌在雒阳下游,从黄河往下,距离此处大概隔了三四个县,从那里上岸,可以少走好几天。
成堆的货物堆积在甲板上,船客进入船楼休息,大概半天左右,就可以顺利抵达目的地。
白河将法兰邀请到大厅的一个客座处,只留下随从在客房照看行李。
渡船分为两部分,货和客。货物堆放在甲板和船舱里,客人进入船楼。船楼分为三个部分,船员室、客房、大厅。
因为这里离白国很近,多是去往白国之人,而白国人喜茶、玉、文、商,这是天下皆知的事。
所以船上的大厅里备有茶水和点心,还有一些书简,供等待客人消遣。若是劳累了,可以去客房休息,到了目的地,自有船员呼唤。
白河亲自上手煮茶,繁杂而又流畅的动作,让法兰仿佛发现了新大陆。
茶水煮好,白河将其推至法兰面前,自己端起茶杯做出了一个请的动作,法兰行了一个佛礼,学着白河,小口的品。
茶水才一到嘴边,法兰就感觉一股浓郁的茶香味,随着茶水顺着喉咙流过,渐渐地,一股醇厚的感觉从舌根处逐渐蔓延到整个口腔,整个人也仿佛置身于茶树遍地的大自然,多日的车马疲惫也在一瞬间扫除殆尽。
法兰眼神明亮的看着白河:
“贫僧在洛阳也喝过一些朋友请的茶,不过无论是煮茶的过程和茶的香味,仿佛没有能够与您这次的茶相比较的。”
白河微微一笑,解释道:“大师有所不知,这茶又有称之为茗,是我的祖先在太行山中所发现,距离今天已经有了几百年了。
最初世人喜欢饮酒,因为酒能够让人忘却烦恼,而少有人喜欢茶,这是因为茶苦涩难耐,人嘛,总是喜欢欢快的东西,而下意识的摒弃痛苦。
而我的祖先却反其道而行之,认为人只有经历了痛苦才能有所作为,故而将这茶引进了家族,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也逐渐的发现越来越多的茶品,今日请大师品尝的就是其中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