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三日
太傅白康卸任中正令一职,转由白公裕担任。
照例,白康应该一同卸任太傅、中正令,交由其子白公担任,自己归国颐养天年。
然当今天子年幼,庄帝又亲自将其托付给自己,使得白康无法就此离去,也就继续担任着太傅,每日不辞辛苦,早早进宫,教导着天子。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白国双公临朝,一同担任朝职。
天子刘深,聪明伶俐,仁孝具备,白康常常向群臣称赞其能,不失为明君。
有次一御前大臣犯了错,疏忽的将行文写错,被丞相费祎大骂。
恰逢刘深在一旁观摩四位辅政大臣处理政务,听见后,便将其召集过来询问缘由。
起初大臣在四位辅政大臣的注视下,懦懦不敢言。
刘深故作不高兴道:
“古书上说:君臣奏对,君问策,臣必恭敬的诚实回答君主的问题。
若臣下滔滔不绝,如同泼洒豆子一样向君主倾诉内心的建议,代表君主的德行已经可以传播四海,所以臣子没有什么可怕的。
若臣下顾左右而言他或沉默不言,如同坑洼里的死水,掀不起一丝波澜,代表对君主的恐惧已经达到了极点,或是已经对君主的德行失望,不再相信君主。
朕自问初登大宝不久,还没有将仁德传播到四海那样远,但是也没有丝毫失礼的地方,更没有来得及做出什么天怒人怨的坏事。
那是什么让你无法言语呢?
难道是你欺负朕年幼,不懂政事,或者没有亲政,没有权利吗?”
大臣满头大汗的跪伏在地,大喊道:
“臣惶恐,实乃臣之所为太过于羞愧,故而无颜奏对君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