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文,说自灵帝派三路大军,北伐鲜卑,不料失败,但好在檀石槐很快病逝,统一草原的鲜卑联盟也就此分为西中东三部。
及至炎汉,西部鲜卑由于水草不丰,汉凉州地区的钳制,或远遁,或融入其余部族,消亡,名声不显。
而中部鲜卑形成了轲比能部,趁着中原混战,统一了漠南漠北,一度威胁炎汉统治。
等到烈祖平定北方,遣吕白二将,出塞北,定漠南,一举击溃轲比能主力,阵斩鲜卑大单于轲比能,鲜卑所聚集的运势又一次被击溃,彻底成不了体系。
在炎汉镇压天下的数十年间,鲜卑人一直仰仗汉人的鼻息存在,受到炎汉扶持的亲汉鲜卑王压制。
谁要是敢露头,就会遭到鲜卑王与汉军驻扎在并州、幽州的铁蹄践踏。
后来鲜卑中的慕容部、段部、拓跋部先后为大汉立下功勋,被准许内附,迁至幽州、并州内外水草丰沛的汉境居住,进入大汉境内后,得以学习汉学,沐浴王化。
一直到今天,三部鲜卑内部,多有会汉语者,其中的佼佼者,更是汉学的受益者。
到了司马炎篡汉,鲜卑一直很乖巧,直到晋怀帝司马衷,八王之乱,不仅让匈奴人看到起复的机会,也让鲜卑人看到摆脱汉人控制,成立鲜卑帝国的机会。
首先是拓跋部,当今拓跋部的首领、晋代国公拓跋猗卢的叔父拓跋禄官,趁着晋廷高层陷于内斗,无力管辖边境事务。
一面假意顺从安北将军王浚的调令,一面出兵攻占位于漠南的各个松散部落。
数年间,漠南的数十个部落,二十多万人,都被拓跋禄官降服。
等到洛阳的争斗陷入白热化,拓跋禄官更是带着拓跋猗卢以及拓跋猗卢的兄长拓跋猗迤,北击位于漠北的亲晋鲜卑王。
鲜卑王失去了晋廷的支援,被的拓跋禄官斩杀,部族被其吞并。
在接剩下来的时间里,拓跋禄官年年发兵,统一了整个漠南漠北,自立为鲜卑大单于。
但拓跋禄官自己也愈发感到精疲力竭,为了避免拓跋部陷入内乱,便学习檀石槐,将拓跋部分为西中东三部。
由自己统率东部,居住在上谷以北、濡源以西,东面与鲜卑宇文部接壤;
侄子拓跋猗迤为中部大人,统率中部,居住在代郡参合陂以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