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国豪族问题,以河北为最甚,河北以冀州最为严重,故而白然决定亲自出手。
但影响财政的问题并不只有豪族问题,还有其他问题,其中以河南的洛州为最。
自从夏国收复河南,雄踞黄河-江淮之间辽阔土地,除了地盘扩大以外,对夏国赋税上的帮助可以说聊胜于无。
本来夏廷以为是因为胡人对中原的践踏,使得朝廷收不上来税赋,最后发现不是这样。
据统计,河南(青兖徐豫洛)地区有人口百万户,即七百多万人。
但经过朝廷有司计算,河南之地缴纳的赋税与现实人口严重不符,哪怕刚光复时朝廷免了该州郡的赋税。
但免税期过后,赋税并还没有多多少,相反支出却年年增加。
白然一度以为河南的问题与河北一样,都是豪族藏匿人口。
可事实证明,河南并不是豪族问题,相反,豪族在地方承担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因为河南因为常年战乱,地广人稀,土地兼并问题并不突出,甚至豪族是缴纳赋税的主力军。
南平元年,白然命侍中崔尚、待诏郎张宗之、侍御史苏荣、太子詹事闾丘僧林等前往河南各地进行调查。
并从中央空降多位太守、县令,给予密奏,让其深入调查原因。
最终得出了结论,僧寺之乱。
原来自从胡人入主中原后,为了更好地统治中原的汉民,胡人君主与佛门僧人合作,大力支持佛教的发展。
使得中原遍地寺院,僧人多于读书人。
为了支持佛教的发展,石赵、姚魏、苻秦等对寺庙实行了特权,即凡寺院僧人,皆不纳税。
于是许多地主为了逃避赋税,纷纷将土地托庇在当地的寺院。
于是一个个寺院形成了一个个利益集团,与当地豪强狼狈为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