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州,总管府
南宁古为哀牢国领土,汉时哀牢王柳貌率七十七个属国、五万余户、五十五万多人归附东土,东汉时期于其地设永昌郡。
不久哀牢王室与汉朝派驻的官员产生冲突,哀牢王类牢起兵反汉。
次年汉朝派人从云南高原中部征调蛮兵反攻哀牢叛军,哀牢王类牢被斩首,哀牢王族残余势力西渡怒江。
数年后怒江以西的哀牢人在达光重组联盟国家,《后汉书》记作“掸国”,也称作哀牢夷。
隋朝时期,哀牢夷再次兴起,出现六个强盛的哀牢部落,称为六诏,部落首领自称诏主(国王)。
六诏分别是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
其中蒙舍诏是六诏中最强的诏,其诏主细奴逻侍极善战斗,多次大败其他诏,眼见就要统一整个洱海盆地,直到一个人的到来。
隋大业十年,白氏被杨广冷落,时任从五品的治书侍御史白奈,因为抨击杨广大肆营造土木,劳民伤财,被其不喜。
恰逢哀牢夷作乱,攻杀了时任南宁州刺史,白奈便被流放至南宁州继任刺史一职。
白氏经过各种渠道知道南宁州是一处险地、死地。
其比之岭南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此时的南宁州不仅汉人势力急剧衰退,而且蒙舍诏等夷人势力强盛。
其中蒙舍诏更是不服王化,此时正是他们统一洱海地区的关键时期,绝不愿意看到汉人再次插足南宁。
因为太过偏僻,又没有生命收入,这让杨广一度有放弃南宁州的想法。
此时去上任,很显然得不到朝廷很多帮助,不亚于跳入火海。
倒不如辞职归乡,治书教学,也好过将性命丢在那个蛮荒之地。
但白奈却不这样想,他对劝阻他的白槐说道:
“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与其赋闲在家,一事无成枯死在病榻之上,还不如轰轰烈烈,为汉家保境安民,为诸夏开疆扩土而死,死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