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白国公府,这座占地极大,装潢素雅的国公府是自周隋以来,长安少数没有改换主人的府邸。
自从白槐继任白氏家主以后,碍于李渊的再三挽留,他不得不在孝期结束后,将主房从晋阳搬到长安,并定居于此。
从而形成了白氏行政中枢主房在长安,执行部门五老房在晋阳的特殊局面。
天下白氏事务先汇聚于晋阳白氏庄园的五房,经由五房长老组成的五老议事会初步商议处理,有解决不了的再派专员送往长安主房。
经由家主身侧的记室诸书记归纳整理,统一汇报给家主批复、盖印。
为了让家主更准确了解五房的事务,并能够随时接受家主询问,五房还特地从每房选出深谙本房事务的专人于家主身侧,称之为行房,以供家主咨询五房之事。
依靠记室与行房,使得白氏家主得以完全掌控千里之外的晋阳五房,不用担心被架空。
中庭,自从辞去朝廷官职,挂了一个司徒的虚职以后,今年五十六岁的白槐每日就在此享受自己难得的退休生涯。
一棵槐树,一个摇椅,一壶清茶,一卷经书,如此就是一下午。
“噔噔噔。”中庭门洞快步走来了一位中年人,三四十左右,戴黑色幞头、身着圆领紫袍,束金玉带,上有十三銙,腰悬符印,脚踏兽皮长靴。
显然是接到消息匆匆从宫内六部公房赶回来的。
自武德七年,李渊根据白槐、裴寂二人主持修订的《新唐律》,以及著名的“武德令”颁布以来,朝廷法度得以疏通,品级之间的上下尊卑也得以确立。
其中承续夏周隋的冠服制度也得以确立下来。
亲王、三品以上袍大紫,金玉带,十三銙(腰带上用于装饰的蹀躞带);四品袍深绯,金带十一銙;
五品袍浅绯,金带十銙;六品袍深绿,银带九銙;七品袍浅绿,银带九銙;
八品袍深青,九品袍浅青,皆瑜石带八銙。流外官及庶人之服黄色,铜铁带七銙。
而此人正是白槐的长子,凭借家族荫庇,招降南宁之功以及自己的能力,年纪轻轻就进部的白氏少主、正三品尚书省民部尚书、金紫光禄大夫、宁远伯白宸。
白宸从初踏入官场,就因为家族品级,考试优异,能力出众被朝廷授予正八品协律郎,不久调入尚书省任都水丞治理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