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寿五年四月,“天闱”正式开考,地点,太极殿。
圣人李治高坐御座之上,下面数百位考生于书案上奋笔疾书,似乎觉得一直坐着腰疼。
李治站起身来,开始在殿中巡视,不时路过一名考生停驻端详,时而扶须点头,时而摇头。
“噹噹噹!”三声鸣钟声响起,代表考试结束。
“试毕,考生离案,收卷。”唱名之人乃是李治钦点主考官,正六品朝议郎狄仁杰。
诏命此次“天闱”殿试,将由天子钦点的主考官负责,原负责科考的礼部尚书王璇沦为次位,辅助钦定主考官。
这也是李治为了减少世族插手此届科举选拔的手段。
之所以选择狄仁杰,乃是大理寺卿白望宗推荐,经由李治考校,最终确定。
狄仁杰乃太原人,出身官宦之家,在本地名声不显,于永徽年间参加科举,以明经及第,得授任汴州判佐。
后来得到原河南道黜陟使,现工部尚书阎立本推荐,升任并州都督府法曹。
英宗时期,经由白遐看重,入朝授任朝散大夫行度支员外郎,李治登基后,转任大理寺丞。
一年内判决大量积压案件,涉及一万七千人,却无一人冤诉,得到白望宗看重,推荐给了李治。
李治见其与世族没有瓜葛,又是经科出生,能力又强,故而让其负责本届“天闱”。
狄仁杰也没有让李治失望,强硬的抵住了世族的压力,特别是宰相王璇对他挖的各种陷阱,成功让此届科举成为公正的一届。
这是从永徽年之后,李治登基以来,世族掌握朝政大权,第一次科举如此清爽。
往届科举世族子弟十之七八,上届更是夸张,竟然无一人是寒门出身。
但也正是这样,朝中那些世族大员对狄仁杰十分痛恨。
若是由白氏来主持,是这个结果也就罢了,毕竟白氏势大,但你狄仁杰算什么东西,不过一小族子弟,与寒门子弟也相差不大,也敢来动我们世族的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