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之案清洗结束后,李治趁机剪除了李义府在朝中的影响,又惩治了大批贪官污吏。
成功从一位名义皇帝成为实权皇帝,为了掌控权利,他重用小族、寒门出身的官员。
先是擢工部尚书阎立本为尚书右仆射,又擢刑部尚书赵义为左仆射。
为了保证世族官员不兔死狐悲,李治任用了世族中温和的裴炎继任右相之位,却让阎立本出任首席宰相,秉笔政事堂。
却又将政事堂迁移至门下省,由左相白侃在阎立本沐休时,代理秉笔。
其次门下省也是距离李治最近的省衙,出现大事他可以第一时间抵达。
除此之外,李治还拔擢了御史中丞魏元忠补缺御史大夫,重振御史台的职责,开始发挥其监察百官的职能。
又右迁告发李义府的右金吾仓曹参军杨行颖为礼部侍郎,召回远在杭州的狄仁杰任大理寺少卿,直接从六品升至从四品,连升两级。
不仅跨过了五品这个局部大吏的槛,还直接进入京城要部,成为一部副手。
实现了权利转移,李治适时下令改元“总章”,以体现新气象。
总章元年(文昌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跨年的最后一天,李治罕见的将左相白侃诏入宫中。
“朕这些天查验政令文书,左思右想,还是认为永寿新政不适时宜,三省六部之名已经深入人心,改为左相右相匡政等,反倒让行文裹杂,不利于朝政。”
“朕决定重新署理官制,左相可有什么建议教朕。”
改官制,是李治的政治手段,白侃当然清楚其中的意义。
当初李治初登基,皇位不稳,急需获得朝臣支持,故而弄出了左相、右相,以拉拢白侃和李义府。
如今李义府被流放,白氏一下子就显得那样碍眼,故而白侃当即就明白了他想做什么。
“陛下,改官制并不是您一人这样想,古往今来帝王者必有臣辅,天下才能安定,而臣子并不是一个,故而有一套合理的官制,使一切有理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