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道二年四月(永隆二年改元“弘道”)
新一年的大唐科举在长安召开。
因为天子在洛阳的缘故,这一届春闱由监国太子李贤主持,李贤又任命太子宾客、礼部尚书、同平章事白安平代他主持。
据统计,今年从各地各国通过乡试,前来长安参加春闱的贡生、生徒,人数激增至数万人,将整个长安围绕得水泄不通。
而满打满算,可以通过科举的,算上明经科、进士科、明法科等,仅能有一百多人。
就在科举考试如火如荼的举行之际,一则噩耗从洛阳传来,大唐圣人,天皇大帝,万国共主,天可汗李治,于洛阳宫崩逝。
遗诏皇太子李贤,于长安继位登基。
“陛下!!!”
此时,正准备参加科举的数万学子,长安城中的数十万百姓,听闻长安宫中的大钟声,无不声泪俱下,向着长安宫方向跪拜。
此时不管他是唐人,还是突厥人,亦或者是西域人、倭人,都是李治的子民。
因为他们是真真切切的受到了李治的恩惠。
至少在李治这一朝,他们享受到了在其他地方享受不到的礼遇。
甚至在一些外族之人的心中,李治的身影,比他们本国君主还要高大。
四月六日,李贤于长安太庙拜揭登基,尊生母武氏为皇太后,册立太子妃裴氏为皇后,其余官员各有所封。
四月八日,李贤莅临太极殿,与群臣商议该如何处置现在的情况。
第一件大事,李治的谥号与庙号。
经过廷推,朝议为李治上谥号“天皇大圣大寿皇帝”使其极具殊荣,谥字数量冠绝古今。
庙号则是“高宗”,认为李治不仅向前继承了中宗、英宗、世宗的功绩,还发扬光大,平息了四方的祸乱,振兴了大唐的文脉,其功绩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