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视完三道堡,白慧一行人接着巡视附近的泉水堡、高峰堡、河畔堡。
他们有的是几百户的中堡,有的是百余户的小堡。
他们交错分散在陈留附近的平原上,掌控着陈留乡野方圆百余里的土地,原本横行无度的当地豪强,也因此收敛了自己的翅膀。
因为卫堡的镇压,当地的豪强大族,对于州县的要求没有不答应的,因为不答应的,都已经被节度府出动军士,外加大都督府出动的堡兵,州县的衙役联合剿灭。
就连一直占据山林的强盗,也因为密不透风的卫堡销声匿迹,汴宋之地由是大治。
不过,可能是因为卫堡制度让世族感到了威胁,加之前面理学的推广,世族与白氏的关系降到了冰点。
对于白慧向朝廷提出的授予各卫堡官身的请求,被朝廷拒绝。
无奈,白慧只能加授这些原本没有官身的卫堡长官勋官,自己给他发俸禄。
十户长没有俸禄,只是享受免税。
百户长授从六品武骑尉;小堡长授正六品云骑尉;中堡长授从五品飞骑尉;大堡长授正五品骁骑尉。
唯一的宁安卫守备使刘护,授正四品上骑都尉,而三位副守备使则授从四品骑都尉。
虽然不是官身,但也算是脱离了白身。
白慧对卫堡长官授勋的举动,极大的震撼了治内的各个豪强坞堡。
为了拉拢他们,白慧向他们承诺,只要他们愿意转为军户,为宣武军当兵,也能授勋。
于是为了摆脱白身,这些以宗族、乡里为中心各坞堡主纷纷投诚,带着各堡的壮丁,前方汴州参军。
不过短短三个月,宣武军兵员便增至三万,其中一万为原军士,最多的军龄二十年。
有一万是新募军士,在宋州设安林卫,安置随军军户,设军号“宣德”,亦属于宣武镇,有都指挥使袁忠浩,军士中军龄最多五年。
最后一万是由豪强部曲转化而成,设军号“宣仁”,都指挥使陈元安,原为陈家堡堡主,驻地在襄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