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唐长兴元年,夏承乾八年
九月
夏通州都督兼通州刺史康延孝上表朝廷,称后唐东川节度使董璋不服唐廷安排。
其宿敌李仁矩成为了保宁军节度使,心中不满下愤然举兵反唐,破阆州,擒杀保宁军节度使李仁矩。
又有绣衣卫成都所传来密报,唐西川节度使孟知祥与唐中央权臣安重诲出现嫌隙,二者多次交锋。
又得知孟知祥与董璋联姻,可料其不日将响应董璋,起兵反唐。
后唐在蜀地只占有西川、东川二地,其中西川自成一体,又具有成都,实力最强。
而东川不仅被大夏占了一部分,还夹杂着武信军、保宁军等军阀,实力最分散。
而其中的武信军、保宁军二军主帅,已经在之前中央与蜀地的交锋中,被安排成朝廷的人,或与孟知祥、董璋二人不和之人。
可以预料,蜀地将迎来一次权力大洗牌。
康延孝的上书,字里行间都表露出蜀地内乱,有利可图,请出兵夺取东川,乃至整个蜀地的意思。
但站在更高方面的白涧却认为还不能出兵。
局势还没有彻底明朗,若后唐朝廷能够轻而易举的平复叛乱,大夏出兵后必将与后唐的平叛大军对上。
到时候两家发起冲突,便是又一次江陵事件。
大夏还没有做好与后唐全面开战的准备,更何况还有南吴、契丹虎视眈眈的情况下。
于是白涧批复回道:“暂且按兵不动,静待局势变化。”
想了想,随后又向南郑的梁王白潮去一封密信,让其分批次、每次少量的调兵前往通州暗屯,切勿让后唐探子知晓。
明面上白涧不想有动作,但暗地里,却可以做一些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