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李向荣供出去,那就是背信弃义,但李伯能感受到如果自己不把如果把嘴封严只字不提那两幅画到底是谁画的,那齐白石父子是不可能善罢甘休的,到时不仅自己经营了半辈子的营生就要付之一炬,而且很可能还把自己后半辈子的日子给折进去。
李伯在心中快速的权衡利弊,整个人如坐针毡,甚至最后额头都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不过最后还是自身利益战胜了信义,一咬牙,直接对齐白石父子如实交代了:“我说!画这两幅画的人叫李......李向荣!这是我们第一次合作,我也只是知道他的名字,其他的我是一概不知啊!”
“李向荣?”听到李伯说出的这个名字之后,齐子如下意识地皱起眉,看向齐白石:“父亲,你有没有觉得这个名字实在有些耳熟?”
齐白石听到‘李向荣’这个名字的第一时间也有一瞬间的恍惚,仿佛在哪里听过似的,此时也是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而就在这时,齐子如突然激动地到底一口气,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我知道了父亲!你还记得前几天我陪你散步的时候,在街上听到的那首歌《我和我的祖国》吗?那首歌的词曲创作者,就叫李向荣!”
齐子如这么一提醒,齐白石也想了起来,当时确实是在广播里面听到过介绍,而且之前跟友人闲聊的时候,也听他们提起过《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歌的创作者,也就是李向荣。
他还记得曾听说李向荣是个年轻人,很是年少有为。
他这么想着,齐子如又在旁边有些兴奋道:“还有父亲,你还记得我前段时间给你看过一首刊登在京城日报上的诗歌《堆父亲》吗?你当时还说写的实在好,写那首诗歌的也叫李向荣,跟创作《我和我的祖国》的是同一个!而且他好像还是京城日报的编辑。”
读书看报几乎是齐子如的日常,京城日报这种京城的机关报他更是每天都不会落下,但近些天看了京城日报上面那么多优秀的文章,他还是对那首《堆父亲》记忆犹新,也就对李向荣这个名字很是敏感。
听齐子如这么一说,齐白石也顿时回想了起来,因为他对《堆父亲》这首诗歌印象极其深刻,一是因为当时是他儿子拿给他看的,很有意义,二是因为这首诗歌无论是文字的运用还是情感的拿捏,都写的实在精彩。
李伯平日里不喜欢读书看报,对音乐也不怎么感兴趣,身边的人几乎也和他一样‘不问世事’,只知道做点小生意,过好自己的小日子,管好自己的吃喝拉撒,所以对李向荣这个名字并不太熟悉,还以为李向荣只是画艺精湛,听到齐子如所说,才知道李向荣竟然那么厉害!
“给你这两幅画的那个人长什么样子,多大年纪?”齐白石突然问李伯道。
面对齐白石,李伯也不敢耍什么心眼,如实道:“具体多大我不知道,不过看上去也就二十左右岁的样子。”
齐白石闻言下意识的点了点头,喃喃道:“年纪也对得上,应该是同一个人了。”
齐子如也在旁边点头道:“是啊父亲,我之前就听说这个李向荣是个年轻人。”
“那你知道他住在哪里吗?”齐白石又问李伯道。
刚刚看到《春松图》和《松鹤延年》那两幅画的时候,齐白石对背后作画人感兴趣的程度是7的话,那感兴趣的程度已经近乎于满分10了。
一个二十左右岁的年轻人,不仅会写诗歌,还能创作出火遍大江南北的红歌,画艺更是十分了得,这种‘全才’整个华夏可能都找不出第二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