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友顺的带领下,李向荣和张华很快就来到了一家书店。这书店和张华的服装店离得倒是近,但是风格却是迥然。
这家书店仿佛是喧嚣都市中的一片静谧绿洲,藏匿于繁忙街道的一隅,门面虽不起眼,却透出一股淡淡的墨香与知识的气息,引人驻足李李向荣看了眼王友顺,只觉得他的气质和这书店的气质十分的不搭,这书店的门面显然是王友顺专门请人设计过的。
推开门扉,柔和的灯光洒在排列得整整齐齐的书架上,每一本书都像是等待着有缘人的老朋友,静静地诉说着各自的故事。空气中弥漫着新书特有的清新与旧书沉淀的韵味,两者交织,营造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温馨与雅致。
店内空间宽敞而不空旷,错落有致的布局让人可以自由穿梭于文学的海洋、科学的殿堂、艺术的殿堂之间。偶尔,轻柔的古典音乐在空气中缓缓流淌,为这份静谧添上一抹温柔的色彩。角落里,一张舒适的沙发和几张小圆桌邀请着疲惫的旅人小憩,手捧一杯店家自制的咖啡或香茗,沉浸在阅读的世界里,时间似乎也变得缓慢而悠长。
李向荣对此都不禁发出感叹:“书香盈室雅韵长,古籍新篇列满堂。”
王友顺一听李向荣这话,当即拍手叫好,“好好好,好一个书香盈室雅韵长,古籍新篇列满堂!李老师你这小句子实在太得劲了!赶明儿我一定让人请个好师傅,雕刻成对联,挂在我家这书店的大门上。”
三人的吵吵闹闹已经引起了不少读者的不满,张华是最先注意到的,她小声提醒道:“得了你们俩,有事去办公室聊吧,没看见旁边的人都在看你们吗?”
被张华这么一说,李向荣和王友顺都觉得十分的尴尬,尤其是在接触到四周那些想要把他们刀了的眼神,身为书店老板的王友顺和身为作者的李向荣都恨不得找个地方钻进去。
王友顺见现在情形确实是十分的尴尬,于是连忙带着众人朝着自己的办公室走去。
王友顺的隐于书海深处的一隅,布置的同样十分雅致,室内光线柔和,由一盏复古的台灯和几扇半开的百叶窗共同营造,既照亮了工作的空间,又不失那份沉浸于书卷中的宁静。书架上,排列着各式各样的书籍,尤其是李向荣的书,被放在了书架最显眼的地方。而那些书看着都还是崭新的,显然王友顺并不打算翻阅,只打算是用做收藏。
一张宽大的书桌占据了房间的中心位置,桌上散落着几本打开的书籍,桌上还摆放着一盆绿意盎然的植物,为这略显严肃的空间增添了一抹生机与活力。
王友顺有些不好意思地对李向荣说道:“实在是不好意思哈,桌子有些乱了,让李老师看笑话了。”
李向荣笑道:“这算什么,这才是读书人应该有的桌子。要是所有东西都整整齐齐的,要么是这个人非常爱干净,每次都要收拾,要么就是这个人根本不看书,只是把书当做装饰品。”
李向荣的这番话可谓是说到的王友顺的心坎里了,王友顺也没想到自己居然能被李向荣肯定,于是他今天的心情就更加开心了起来。
只见王友顺先是收拾收拾了桌子,随后从桌面上拿出了一本书,对李向荣说道:“李先生,这本《白鹿原》是我平时看的,书架上还有一本,是我收藏用的,你等等,我去把那本拿来,你签那本就好了。”
李向荣见王友顺居然这么爱自己的书,于是对王友顺说道:“没事没事,两本都签吧,对我来说也不过是举手之劳。难得遇上王总你这么爱书的人,我觉得我也应该做点什么。”
随后李向荣看了看王友顺的书桌,对他问道:“你这有笔吗?”
王友顺连忙从笔筒中抽出了一直钢笔递给了李向荣,“李老师,这钢笔可是我爸爸当年给我的,据说是进口货,很好用的,你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