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氏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废话!”
包氏都不稀的理他,整个上姚村谁不知道果儿是她家的小福星。
“我说你娘们儿家就是头发长见识短,你也不想想,果儿是谁?那是咱俩的亲闺女!
闺女出息了,能给家里挣大钱了,又是买地又是买牛买车的,可这哪样儿不是归公中了,落到你这亲娘手里也就仨瓜俩枣,还把你给得瑟的以为自己占了大头呢。”
包氏又睁开眼睛:“你啥意思?我就算得的是仨瓜俩枣,也比你一文得不到的强!”
姚三柱有些恨铁不成钢地瞪着媳妇:“瞧你这点出息!你也不想想,闺女挣下这么大个摊子,跟咱俩有多大关系?别忘了,果儿可是你我的亲闺女。”
包氏定定的看着丈夫一脸莫测的表情,若有所思。
“就说刚买的三十亩地,那契书上写的是咱爹的名字,现在是没啥,将来爹老了,到时这地能不能落在咱三房手里,可就不一定了。”
包氏心里一个激灵,似乎明白了他的意思......
一连几晚,三房两口子早早就打发一对儿女回里屋睡下,外屋也很快就熄了灯。
可是果儿总是隐隐约约听到外面父母嘀嘀咕咕的声音,有时候冒出来一两句声音还挺清楚,果儿渐渐听出不对劲儿了。
感情她这对便宜父母是觉得吃了亏,有了分家的念头?
这可不是好苗头,果儿暗自琢磨起来。
要说古代社会提倡的是父母在,不分家。所以子孙几代人一大家子住在一起是最常见的。只有等两位老人都过世后,后辈才会请村里有名望的长辈们主持分家。
当然也有老人再世就分家的,但那大多都是因为家庭成员不和睦才会如此,是会被乡亲们耻笑的。
就拿上姚村来说,整个村子里只有寥寥两三户,爹娘还在就分了家单过的,而那两三户分了家的在村里名声都不太好,其余的哪家不是一大家子生活在一个屋檐下?
别人家里什么样果儿管不着,但是她们家,如果这对夫妻真的想要分家出来的话,果儿绝对不同意!
原因自然很简单,按村里的风俗要是儿女分家单过,老两口肯定是跟大伯一家过日子的,到时候三房没有了姚老爹看着,会成什么样子?包氏她还自信忽悠得住,可姚三柱呢?就他那德行还不得翻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