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存有四隅星。分别为:
盗星,位居西南,对应:天王星;
种陵,处于东南,对应:冥王星;
天狗,坐落西北,对应:海王星;
故而我大胆推测,将位于东北的女帛星对应:第十大行星。”
“七曜,地球,再加上四隅星,总计十二星体,由此形成一个十二元结构,十二之数与中国的地支之数相互契合。”
“若将十二星体中的日月两星剔除,则构成一个十元结构,十数与天干之数相对应,亦等同于河图之数。”
“如此一来,整个太阳系的星体方能达成阴阳平衡,五行八卦、天干地支、河图洛书模型亦得以相互对应。所以,这第十颗行星,必定存在。”
“八卦理论独立于现代物理牛顿力学体系之外,因而我着手验证这套理论与现实物理现象的契合程度。”
刘子华越说越激动,情绪如汹涌的潮水般澎湃,而台下的观众和一旁的姜旭却在他那朴实无华、平缓如水的言语间,隐隐察觉到了一种别样的深沉。
那感觉就像是平静海面之下涌动的暗流,虽不见波澜壮阔,却有着足以撼动人心的力量。
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仿佛都被赋予了灵魂,携带着厚重沉凝的情绪,丝丝缕缕地钻进听众的心间。
这让人们不禁联想到一颗深埋在肥沃土壤中的种子,它怀揣着对春天的渴望,对破土而出、绽放生机的向往,却无奈被困于黑暗之中,只能默默忍受着等待的煎熬,那份不甘如同即将熄灭却仍顽强闪烁的火星,在心底深处顽强地燃烧着。
又仿若秋日的落叶,在季节无情的轮回中,即便心中满是眷恋与不舍,却也不得不松开枝头的怀抱,于风中孤独地飘零、旋转、飘舞。
它曾是生命的象征,如今却只能在风中叹息,最终带着满心的遗憾,归于尘土,与大地融为一体。
再是那明月万里,本应是团圆与美好的寄托,却只能归向碧海,而那白云徒有怅然,只能对着苍梧发出无奈的叹息,仿佛世间所有的失落与哀怨都凝聚于此。
当一个人用如此平凡质朴的话语,去诉说一段惊世骇俗的往昔时,人们不禁会揣测,当年的他究竟承受了怎样史无前例的巨大压力?
且不说在那个遥远的年代,即便是当下的国内,又有多少人仅凭“不科学”这三个字,便轻易地对科学体系之外的思想妄加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