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木与宋理的谈判进行得艰难却也坚决,气氛也一直维持在水准以上,没有任何不快。
因为双方都知道,现阶段他们的利益诉求是高度一致的,都希望智翱发展得越快越强越好。
双方也都很清楚对方的底牌,甚至可以说,这场谈判就是在明牌的情况下进行的。
而且从一开始,星海那边就占据绝对的优势:因为智翱真的要没钱了,拖不起。
宋理不是老板,可以不在乎。毕竟智翱拖一拖工资对企业发展不会有任何实质性影响,这在初创企业中是非常常见的。
但乔木不行,他是老板,现金流出现问题,伤害的是他的权威。
所以乔木象征性地挣扎了几下,见没什么用,也就在双方的共同预期中乖乖躺平了。
然后双方就愉快地签署了谅解协议。
星海同意芸木当下与未来在智翱的全部投票权,都与乔木保持一致行为。
乔木则承诺,在星海重工集团的主营业务范围内,星海重工拥有排他性质的深度优先合作权;且未经星海重工许可,不得与其竞争对手展开合作。
不要小瞧这份协议,不要因为星海实业投资已经是智翱的第二大股东了,就觉得这份协议是锦上添花。
这份排他性协议,真正的价值在于智翱在未来与星海重工的所有合作谈判中,都放弃了引入竞争对手这一手段,也就丧失了很大一部分议价能力。
星海重工将天然占据优势地位,更容易获得合作的主导权。
乔木并不是很在意这一点。
星海重工也在做产业级无人机,但一直没什么成效。这家重工业巨擘在这个全新的领域表现出了明显的水土不服。
智翱与星海重工注定不会有业务上的战略竞争关系,双方注定是互补的,是天然的合作伙伴。
在合作中,技术话语权一定在智翱手中。星海重工连底层技术架构与平台都搞不定甚至搞不懂的话,就算协议上白纸黑字将项目主导权让给对方,权力最终还是会自动回到智翱手中。
这种情况下,如果他都无法保住合作的主导权,他干脆出门买块儿豆腐,一头撞死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