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腹黑皇帝
大明的宗藩宗室繁衍至今,跟朱由校这一支,或者往上再倒三代,四代,不少跟朱由校的关系,其实已经很远了,这其中有不少早已出五服了。
尽管大家都姓朱,但是一代代繁衍下,关系也越来越远了。
对于大明的宗藩宗室,朱由校没有太多特别的情感,甚至对于绝大多数的人,纯粹就是陌生人罢了。
在朱由校的眼里,值得他去重视的宗藩宗室,必然是可以挑起大梁的,能够肩负起他明确的使命。
就像朱由检、朱聿键这些人,尽管说他们还很年轻,可年轻好啊,年轻往往代表着潜力大,可塑性强。
要是可以培养出来,不管是留在本土,亦或是移藩海外,都能帮他分忧解难。
而今日召见已进京的宗藩宗室,不为别的,就是为解决一桩事情,即臃肿杂乱的宗禄制度。
朱由校一甩袍袖,坐在那张龙椅上,俯瞰着殿内所聚诸宗藩宗室,他们有的已是老者,有的已进中年,有的还很年轻……
不过在他们的身上,朱由校多看到的是没有朝气,这样的群体,如何能肩负起庇护大明江山的职责?
再好的制度,若不能做到与时俱进,终究会走向崩坏。
明初定下的宗藩制度,让塞王拱卫边陲,让内王扼守要害,这的确是起到促进一统的大基调,加强了地方安稳。
毕竟说到底,明建立以前,神州沦陷于元鞑异族之手,为了加强统治,搞出所谓的种族政策,第一等蒙古人,第二等色目人,第三等汉人,第四等南人。
这是极为可怕的制度。
如果没有太祖高皇帝一统山河,驱除鞑虏,收复沦陷很久的北疆各地,那元鞑治下的汉人群体,很多都已不会说汉话了,甚至处在胡化的最终期。
而宗藩制度的创设,一个是为加强朱家统治根基,一个是为抗衡士大夫群体,可惜朱元璋千算万算,漏算掉了一点,即随着时间的推移,宗藩群体繁衍治下,势必会出现极为庞大的群体。
但是大明宗藩制度崩坏的太快了,快到令很多人都始料不及。
朱元璋的那些子嗣本就很多,而这些子嗣又分封各处,一代一代的生下去,这些负担都转嫁到底层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