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要怎么变?废漕改海?”
何泌昌双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只知道,如果大明废漕改海,他就有机会出海了。
一想到这里,他就忍不住激动。
“恐怕不行。”李昰摇了摇头。
何泌昌像是泄了气的皮球,不解道:“为什么?!”
李昰哪知道为什么,史书上大事那么多,所有事都写这么细,学生还活不活了。
他只知道不行,但具体是什么原因,他也不清楚。
及至此时,严嵩的神情已经淡然了。
今年才不过二十岁而已,李昰能说出这些,已经完全超出他的预料了。
“漂没。”
严嵩放下了手中筷子,轻吐出两个字。
“漕运也有漂没啊,而且走海上,即便是再漂没,也比漕运便宜吧?”
何泌昌觉得严嵩不懂海事,严嵩知道何泌昌不懂人心。
“漕运的漂没好查,船队行驶至何地可以具体到哪一日,都有前例可循,可到了海上就截然不同了。”
“真漂没无所谓,哪怕是有人中饱私囊,君父也不会在乎,都可以算作漂没。”
何泌昌不解道:“君父都如此大度了,那就改啊!”
“万一是假漂没呢?如果朝中有奸臣作乱,漕粮刚出了长江,就扭头运进松江哪处大仓里,而后上报朝廷,船队遇上风灾,全军覆没,朝廷如何应对?”
“不需要多,一年半,三季赋,至多两年,就能积攒下近两千万石粮,哪怕是将粮食藏在辽东,两年也有六七百万石,都够养兵三十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