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的南北差异:幸福指数。】
【内战前,全国有14万家工厂、131万制造工人,其中7.4万家工厂、94万工人都在北方,制造了全国70%的工业产品。影响全国的报纸,都是北方发行的,和它们相比,南方报纸更像是《故事会》之类的地摊读物。】
【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北方失地农民、无地百姓、以及从欧洲移民过来的人,为了谋求生计,不得不加入北方的工厂。北方的工厂商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让得工人劳动的时间从十个小时,变成十二个小时,变成十四个小时,甚至大量使用童工。北方居民基本上没有什么休息时间。】
【虽然在这个时候,哲宗范布伦在位时间,签署了规定工人每年十个小时的工作时间的法案,但一些商人和企业家会要求工人们自愿加班,甚至只算十个小时的收入,多出的用加班费来诱惑,这导致北方大部分人,除了睡觉就是工作。】
【与此同时,南方的人则不同。】
【因为他们属于农业经济社会,种地具有自由休息的可能。大量普通白人、黑奴等在种地之余,还有大把时间休息。北方所谓的一些进步人士号称要解放这些黑奴,实际而言,就是一个口号而已。幸福指数比较而言,南方的奴隶们工作时间,并没有北方的工人多太多,黑人在集体耕种土地的时候,还有心思进行一些民谣唱歌,养成了黑人的一种传统音乐文化。】
【讽刺的是,战后……】
【这些黑人虽然得到了自由,却成了大部分工厂的工人,工作时间延长,以及还要跟华丽转身的奴隶制,签订所谓的自愿务工合同,战后的生活,反而更加受到压迫。】
天幕并没有随着皇帝们的探讨而停止,它继续播放着美利坚战前南北差距。
【南北差异:参政指数。】
【参与每四年一次的总统选举,或者各州议会选举,成为了内战前一些人闲暇之余的活动。北方的人因为受教育水平和集体生活,对参政投票的意愿更加强烈,这培养了北方百姓的自由和投票意识,凝聚了他们一些国家主义。】
【南方则不然,参与政治活动只是庄园主的特权活动之一。庄园主每年卖出大量棉花后,除去一些继续投入购买土地加大棉花种植之外,还会参与到各州议会选举,成为管理者。同时,这也是他们提升自我阶级的一种手段。成功加入政治的庄园主们,会修建美丽富饶的宫殿,像是贵族一样在南方悠然生活。】
【普通白人或者奴仆,则压根不关心这些。有些人都懒得投票,奴隶也对老爷们毕恭毕敬。】
【整个1860年之前,南方就是这些政治生态,管理者一直被南方庄园主等把持。北方相对来说,上升通道还相对宽泛一些。一些有钱的中产,可以通过送子女上学改变命运和阶层,南方只有庄园主的子女才有受教育资格。】
【大顺李自成:像,像,实在是太像了!美利坚的南方这些庄园主们,和我们这边的地主老爷们没什么不同。都是有点钱了,就想着继续延续富贵,想要官位……如果,当年大明也有美利坚北方这些公平的机会,谁还会造反?】
【唐太宗李世民:是啊……太像了。美利坚南方的这些人,每年好像只需要完成种地的任务,就可以了。他们没有什么太大的意愿,引入铁路,发明什么东西。这些,难道就是我们上千年来,改变不了半点的原因吗?】
这些内容的曝光,再次让东方皇帝们感觉像是在照镜子。
美利坚南方这种农业社会模型,完美的对应了他们这一切,再次印证了农业社会发展变革速度缓慢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