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湖乡虽然只有一条东西走向的长街,却也有个小小的十字。
这十字南北的道路只有几十米远,往北是青湖乡中学,往南则是青湖乡卫生所,就成了青湖乡最热闹的地方。
每逢集日,这个小小的十字就成了集市中心,摆满了摊位,有卖瓜果蔬菜的,有卖日杂百货的,有卖农资农具的...
当然,最多的摊位还是卖吃食的。
改革开放十年了,农民们不再饿肚子,虽然日子紧巴巴的,可赶集的时候,也要带老婆娃娃吃点小吃解解馋。
条件一般的人家,就吃一碗酸酸辣辣的酿皮子,或者油糕臊子面啥的。
有钱的人家,就坐在羊肉摊子上,吃一碗热腾腾的清汤羊肉或者羊杂,拿出供销社买的酒划拳,喝得脸红脖子粗才回家。
青湖乡的集市上,羊肉卖得最好的是一个叫刘一刀的屠户。
刘一刀是祖传的屠户,从爷爷那辈就给人家杀猪宰羊,杀什么牲畜都只一刀,所以得了个外号叫刘一刀,真名却无从考据了。
青湖乡的古老乡俗,屠户帮人家斩杀牲畜不收钱,只带走牲畜的下水杂碎或者尾巴头蹄。
在以前,人们最爱吃的是二指厚的肥膘肉,下水杂碎和尾巴头蹄不干净,收拾起来又麻烦,价钱很便宜,便给了屠户当酬劳。
不像现在,有些下水杂碎比正经肉还贵。
屠户虽然只是个不入流的小手艺,却也能让老婆娃娃经常吃上肉。
刘一刀为人家杀猪宰羊,完了就收拾下水头蹄什么的,回家燎毛清洗,加了调料做得香喷喷的,让一家人吃。
羊尾腔油还能炼了存在坛子里,用来炒菜。
刘一刀的手艺很好,不仅斩杀牲畜只用一刀,剥皮剔毛也是干净利索,所以青湖乡的人就经常请他。
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杀猪宰羊的多了,刘一刀家的下水杂碎就多到吃不完。
于是,刘一刀便把下水杂碎拿到集市上来摆摊卖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