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受了皮外伤,许良便跟皇帝告了假,一直待在家里。
期间翰林院学士吴明似乎得了女帝通知,没有等他去翰林院催稿,就托大太监将整理的史料纲目送了过来。
许良翻看之后,暗叹做事还得是专业的。
他对吴明的要求是三天出纲目,十天见初稿。
结果这才过去五天,翰林院就把纲目跟初稿送了过来。
从墨迹来看,还都是这几天现写的!
虽然他当日没细说,但翰林院却足够细致,将王周、大乾、古晋、魏、韩等史料都以国、年列了纲,下又分策、兵、官、税等目,每朝每国又都冠上年份以及历史事件为细纲。
这瞬间让许良找到了前世看《左氏春秋》的感觉了。
按照这份纲目,他想找大乾跟韩国对应的史料,直接定位到相应年份即可!
不得不说,专业的人就是专业!
至于初稿,则让许良有些失望。
倒不是吴明他们编的不好,而是他们编得太细了,初稿还没编完王周!
他想看的,是大乾跟韩国!
至于王周跟魏国,纯粹是为了佐证跟释放烟雾弹的。
毕竟他也不确定翰林院里是否有朝臣或者别国探子。
即便如此,他还是从这份纲目中看到了翰林院的能力。
翰林院明显按照他的要求去搜罗了陈阳子的著作,在古晋纲目细则中出现了大量的小楷标注,其内容都注明“出自陈阳子《古晋》”……
许良大致看了一眼,找到大乾对应的年份,没有特别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