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卓玛丽所说,在这个电视台节目并不丰富,除了新闻就是各种重播的电视剧,其它类型的节目少的可怜的当下,《德州故事》这种介于采访与纪录片之间的节目,凭借着齐鲁电视台的频点优势,一经播出,便很快地在中原地区斩获了不错的收视率与反响;
一时之间,来自观众的信件如同雪花般地飞向齐鲁电视台。
当然,这档在杨默看来枯燥至极的栏目之所以能获得足以让后世媒体从业者嫉妒的眼红的收视率……
一方面是托福于当下各大电视台贫瘠的节目内容;
一方面是托福于《德州故事》贴近百姓的故事讲述角度;
一方面是托福于德州、兰陵两地各大单位在主管单位协调下组织观看所贡献的收视率和互动率;
但更多的,则是托福于那一大堆地方媒体的大力跟进、转发和评论。
不得不说,杨默还是小瞧了卓玛丽那几位朋友的能量和人脉,也对当下媒体界的形式判断不足;
哪怕在同行是冤家的后世,弱势媒体基于种种原因帮着强势媒体“共创”出一个热门话题也是常态,更何况还是各地媒体尚未断奶,讲究“天下媒体一家亲”的如今?
总之,在这种类似于连襟的情谊帮衬下,我帮你,他帮我,她又帮他,不到一个星期,《德州故事》的第一单元【底色】,竟然成了中原三省、津门、甚至是浙江部分地区相对热门的讨论话题。
只不过与其它地区或是满心向往、或是将信将疑的百姓不同,德州本地的市民却是看着本市媒体大肆转载的那些内容一脸懵逼。
咱德州这边的人……
真的有那么好?
我在这片破地活了快四十年了,我咋不知道?
但你又不能说人家是在撒谎。
每个地方都有好人和坏人,而且如今的社会治安虽然令人发愁的一匹,但整体的社会价值观还是比较积极向上的;人家从外地过来投奔同学,运气好,一路上遇到的尽是些热心肠的好人实在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再说了,人家主要举例的对象是商业示范区的那帮子人,在钻探公司和大华公司那很有些不合时宜的价值观和评估管理制度的影响下,那帮子最先入驻的老板种种傻愣子的行为也就更加不足为奇了。
只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