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后世网络上广为流传的那句话一样:
“这个世界从来都不太平,之所以我们会觉得岁月静好,无非是因为我们身在华夏。”
很明显,在整个八九十年代,尤其是在八十代年末、九十年代初的这几年,这种情况尤为明显。
即便是此时的华夏存在着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上的种种不尽人意,但如果你做一做横向对比的话,就会惊觉……至少在大环境的稳定性这一块,其实我们已经比大部分地区要强上太多了。
穆思远、宋友龙等人忽然赶过来与杨默会面,其实无非是接到了一个充满变数的消息——作为全球石油的核心产地,中东那边出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迹象。
而作为一个重生者,哪怕杨默再不关心历史,也知道一个多月后在中东地区发生的那场万众瞩目的区域冲突;也知道再隔上几个月后,即将在1991年上演的那场可以说是改变了国际格局,并且给了兔子极大震撼的著名战争。
当然,这一切与杨默和穆思远等人没有直接的关系,穆思远等人又不是穿越者,自然不会未卜先知地知晓这根导火索所导致的一系列事件所带来的巨大而长远的影响。
他们之所以这么急匆匆地赶过来,其实主要是为了另一件事。
受到中东局势变化的影响,那位“石油先生”固然是坚定了要在亚洲地区谋求长远发展的决心,但几经评估,却在去年年底出访考察的印尼和东亚三国中,选定了南朝鲜作为合作对象。
这很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毕竟受制于国土面积和人口规模,南朝鲜的石油消费量其实一直都算不得多大,从当下的石油消费总量来说,岛国直接三倍于南朝鲜;而从未来的石油消费潜力来说,当下四处还在烧煤的华夏更是超出了两个量级。
如果非要细说的话,南朝鲜唯一的优势便是在于……这几年,因为很多原因,南朝鲜跟波斯的商业关系闹的有些不愉快。
而这件事对于东营指挥部所带来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据消息称,那位石油先生正在跟南朝鲜那边接触,计划与其达成一项与其第本国三大炼油公司、也就是此时尚未被阿美石油收购的“双龙炼油公司”在南朝鲜建立合资炼油厂的协议。
据说双方接触谈判的很顺利,而且彼此都带着诚意,如果不出预料的话,最多到今年年底,这份协议就会正式签署,届时南朝鲜也会拥有一家日冶炼规模达到17.5万桶的合资炼油厂,用以提炼来自沙特的原油(后世的双龙石化,最初叫南朝鲜双龙炼油厂,这份协议也于1990年11月26日正式签署)。
这对东营指挥部来说简直是一个糟的不能再糟的消息了,一旦这家日冶炼规模高达17.5万桶的合资炼油厂成立,齐鲁石油系统面向东北亚的区位优势将会被抵消大半,所附带的种种战略便利也会被极大的消融……届时,华北地区原油杂质含量高、开采成本高的一系列劣势,将会被再次放大。
不过这番突如其来的变故对于穆思远来说却算得上是一个好坏参半的消息。
最起码,他是一直以来的主张都是走产业技术升级路线的,最起码,这种区位优势的大幅丧失,使得齐鲁石油系统不得不开始向内寻求突破,而相关的产业技术升级也变得迫切起来。
当然,“向内突破”看上去只是简简单单的四个字,但里面涉及到的却是一个系统而繁杂的工作,需要做出的铺垫工作,也是方方面面的……尤其是市场基本盘这方面的承托,更是重中之重,直接决定了这种战略改变是否具有可行性。
所以,这就是穆思远他们为什么会这么迫不及待杀到德州来见杨默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