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约签订的那一刻,朝廷就不停的催促,清军在远远没有败阵的局面之下各部队被迫撤军。
条约签订刚刚两天,李林杨就接到了两广总督张之洞的命令:原来的海安营移驻到先安,从此先安改名海安营。李林杨升了一级成为大清朝的海安营宣抚都司,下辖两营。
虽然李林杨没有什么不满意,但从一个经济发达的广东徐闻(原海安营驻地在徐闻)换到这么个穷乡僻壤,这可是绝对的称不上什么升官发财!广西的士兵军饷乃是二两三钱银子,广东的军饷乃是三两三钱银子,连士兵待遇都差一个台阶呢!
因此,李林杨写信给总督张之洞,要求兼任原海安营营官,但无下文。
战争一结束,前线将佐的重要性下降,张之洞这样的总督,最大的工作就是防备“兵变”裁军!如果看看战后各将领的封赏,李林杨能得一个拥兵两个营的宣抚都司,倒也不算很差,但和红旗军的战功相比,就差了很多。
这里介绍一点清军将领的常识,提督、总兵、副将这三级高级将领必须是皇帝钦点。而参将、游击、都司三级的军官总督就有权任命,不过,这三级军官在清末都是“营官”,非战时,大部分都只能带兵一个营。因此,李林杨得了个都司,却能带兵两个营,张之洞不算打压,只是不够大方而已。张之洞不大方,李林杨也赖皮,仍然派人占了原海安营的营地!
官位总是不够的!张之洞的表现让李林杨提高了警惕,别忘了云贵总督岑毓英还许了红旗军一个营官儿呢!李林杨担心到手的鸭子飞了,连夜召开会议。红旗军的军官都算是能打的,但包括李林杨在内,都不善于混在官场,因此人选必须斟酌。而且,红旗军内部也需要论功行赏,平衡任命分配各级军官。
“会议第一项。”李林杨召开会议:“我红旗军绝不会仅止于止步目前的状况,各级军官也不能止步于目前的军事知识,因此,我打算送优秀军官留洋深造!这个留学计划是:两年中学,军饷按排长发放。两年军校,军饷按连长发放。所有学费旅费,由司令部全额支出。现在,请各位弟兄主动报名!”
事实上,并非主动报名。海军的两个主要军官黄汉升和王选,直接被李林杨写到了名单上。闹哄哄半天,竟然只有五个军官报名!
这时候,陆阿宋举手了:“大人,我识字不多,能报名吗?”
“能。”李林杨对陆阿宋非常赏识。这家伙不仅勇猛,也非常聪明!陆阿宋加入红旗军不过一年,此时已经是排长。在红旗军这个团队中他敏锐的发现,要想在红旗军中有更好的前程,必须读书!
论勇武,陆阿宋已经算是非常强的战士,但红旗军中比他强的学兵不少,毕竟纯军训两三年的学兵足足两三百。论学识,别的不说,仅仅那些炮兵,任何一个都比他强--他根本玩不转大炮。
当初陆阿宋算是“带资进组”,本来对李林杨仅仅是让他做一个普通新兵还是很有怨言的。但一年下来,他已经很清楚,凭本事,他能做到排长,已经算是李林杨照顾了。真的比一下,他的本事还真不容易做到排长。尤其是当红旗军第三批学兵中的十二名教官加入部队之后,他有了副排长赵忠良,军事素质全面超过了自己,压力山大。
而且吧,虽然李林杨的发展方向,或者说发展路数,陆阿宋还看不懂。但是,仅凭不克扣军饷这一项,陆阿宋认为李林杨乃是一个做大事的,红旗军绝对的有前途,跟着红旗军会成就一番事业的!
陆阿宋报名之后,陆续又有三人报名。还是达不到李林杨的目标。没办法,李林杨只能点名了。但点名也有不去的,包括李大明在内的五个步兵连长,竟然全都读书脑壳痛!
最终,参谋长周纲吉,辎重连长张凤伍,炮兵营长,两个炮兵连长,以及几名当了几年教官的精锐全部纳入了留洋深造的行列。海军加上陆军,合计十七名!其中有陆阿宋和刘闩,这两个都是在红旗军参战之后加入红旗军的,而且表现优异。
这十七人,最快的一个是黄汉升,需要至少两年半时间才能读完海军军校,其他人大多需要四年到五年时间。时间是一个方面,资金乃是另一个方面,预计这十七人的生活费学费等费用,人均开支不下一万银元!
为了建设一支现代军队,李林杨不惜血本,计划中还有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