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园外,潜伏的暗哨透过月光看清来人面容,当即模仿鹧鸪鸟的叫声,发出放行的暗号。
大门洞开,十数名持剑的暗卫围了上来。
“恭迎主公!”
“深夜值守,诸位辛苦了。”
王景翻身下马,身上缭绕着一阵浓烈的血腥气味,显然刚刚经历一番恶战。荀攸披着熊皮大氅从屋内走出,用略带责怪的眼神看向王景:“主公,不是说好了派孝明领兵前去围杀便好了吗?为何要以身犯险?”
“啊,是公达啊,这么晚了你还没睡吗?”
王景朗声大笑,想要蒙混过关。
荀攸却是不依不饶,上前劝道:“主公为一军之主,肩负拯救天下安危的重任,岂可如此冒进行事?难道不知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的道理吗?”
王景有心想要测试自己的实力,却也明白荀攸的话不无道理,只好对荀攸说道:“公达不必担心,以我的能耐,只要想走,天下没人能拦得住我。”
荀攸长叹一声,心中惆怅不已。
在他看来,自家的主公什么都好,就是太过莽撞。
不过如此神勇,也确实出人意料,对手下更是极大的鼓舞,能够增加凝聚力和忠诚度。
至少所有暗卫都对王景敬若神人,绝对不敢生出背叛之心。
对此,荀攸只能在心里感慨一声:“唉,也不知道这是好是坏。”
书房里,下人送来三碟小菜,又热好两壶黄酒。
王景与荀攸就这么相对而坐,秉烛夜谈。
荀攸听完王景讲述事情经过,捏了捏下巴上的小胡子,说道:“现在宣璠已死,原本追随他的从事、假佐和一千二百中都官徒隶,必然陷入群龙无首的局面,董卓没了这些眼线,只能当一个瞎子和聋子,哪怕只是暂时的。”
王景抚掌而笑:“我之所以要杀宣璠,也是因为这个目的,不能让董卓掌握太多情报。而且此时董卓不知道我在洛阳,必然怀疑事情是袁隗派人做的,毕竟天底下像我这样的高手可不多啊。”
这个计划,本来就是此前荀攸所献,针对宣璠所布设的绝杀之局。
杀死宣璠,就等于破坏了董卓获取情报的渠道。
要知道宣璠可是司隶校尉,他手下的缇骑都是洛阳本地人,战斗力或许不怎么强,可对本地的熟悉却是绝对的。
西凉军本就有着强大的武力,一旦得到精确的情报,对王景接下来要做的事极为不利。
王景随即又问荀攸:“城南贫民窟的事情处理得怎么样了?”
那里本是藏污纳垢之地,当然少不了罪犯和人渣,王景要从流民中征兵,自然就得先把这些垃圾“剔除”掉。
荀攸回答道:“已派史阿亲自带领暗卫暗中处理干净了。”
王景闻言点头:“那就好。对了,赈济灾民的粮食要如何送进去?”
这确实是个问题,如今西凉军占据洛阳,水陆交通都被设立关卡,严密监控地方。粮食这种战略物资,更是被重点监控之物,想要大规模偷运正常来说绝无可能。
但既然这世上有正儿八经的物流渠道,那自然就有不太正经的野路子。
比如走私!
荀攸想了想,建议道:“主公,袁绍手中原先就掌握着一条秘密的走私路线,收降其担任司隶校尉时的旧部之后,我们如今已经掌握了这条路线,可以借用这条两道,从河东运粮进入洛阳。”
但随后荀攸又提醒道:“粮食可以运来,但主公想要从流民中征兵,这恐怕不行。就算招募完成,也无法进行训练,否则必不可能瞒过董卓耳目。”
王景也为此事头疼:“这确实是个问题。”
针对兵力不足的问题,荀攸想了想,向王景建议道:“主公,或许可以考虑收降吕布,他手下的士卒多为并州老兵,与董卓的西凉军不是一条心。更何况这些士卒的父母家人皆在并州,主公可以藉此控制这支军队。”
荀攸之所以如此建议,就是因为张辽正好是并州牧。
当然,用家人来做人质进行威胁,太过下作。
可又不得不承认,这种方法简单粗暴,直接有效!
王景总算是明白为何三国历史上荀攸为曹操谋主,其才能和功绩不逊色于荀攸和郭嘉,却名声不显的原因了。
阴谋这种东西,终究不太见得光。
但王景又不是来当老好人的,自然选择采纳了荀攸的计策。
计策已定,接下来自然是由王景亲自写一封书信,让在河东主政一方的王凌想办法筹集粮食送来洛阳了。
转眼就到了第二年正月,天气渐暖。
洛阳城中,王景和荀攸依旧在暗中布局。
虎牢关外,关东诸侯也在暗中联合,准备起兵讨伐董卓。
其中东郡太守桥瑁,最是胆大,竟然假作三公的名义,通过驿站发送文书给各地州郡,怒诉董卓的罪恶,还说天子受到威逼,处境危险,正踮着脚跟盼望义兵来消除国家灾难。
而改易姓名逃出京师洛阳的曹操,在回到陈留后,也立刻散尽家财招兵买马,为此还得当地富商卫兹的资助,招募到了五千义兵。
有了实力,还缺名望和大义,因此曹操第一个公然站出来号召天下英雄一起讨伐董卓,顿时让天下皆知他曹操的名声,吸引了不少豪杰义士前来投靠。
而因为曹操的号召,各地心怀野望的豪杰也纷纷响应,要起兵勤王!
勤王不勤王的,无非是喊个口号的事,关键是大家现在难得有个正当的理由拥兵自重,所以没有几个傻子会去拒绝。
而在冀州,渤海郡城。
逢纪匆匆赶到太守府,面见袁绍后兴奋的说道:“主公,元伟已发讨贼檄文,天下豪杰无不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吾等也该顺势而起才是!”
而得到曹操首倡义兵这一消息的袁绍,则是差点鼻子都气歪了:“曹孟德,真当我袁绍是好欺负的不成?”
袁绍深知名声的重要性,因此对曹操这种“摘桃子”的行为非常不满,本来桥瑁发出檄文之后,出风头的人应该是自己才对!
要不是涵养好,袁绍早就气得破口大骂了,不过眼下还有别的麻烦事儿,所以他暂时没时间去找曹操的麻烦。
“传我军令,起兵讨董!”
袁绍麾下文臣武将,无不欣喜若狂的领命道:“是!”
然而大军刚刚开拔出城,就有手下武将前来向袁绍禀报粮草被克扣一事。
原来是韩馥担心袁绍会夺走自己的州牧之位,所以暗中减扣军粮,想要让他军心动摇。
“韩文节,竟敢坏我大事!”
袁绍怒火蒸腾,心中已然生出杀意。
关键时刻,还是谋士田丰站了出来,建议道:“主公,吾等举兵勤王,有大义加身,区区一点兵粮,借之何难?”
袁绍一听大喜过望,便派田丰出去筹集粮草。
袁家四世三公的好处这时候就显现出来了,冀州的郡望世家都很是看好袁绍的前途,加上田丰所在的田家已经下注,其他世家顿时愿意也在袁绍身上投资,纷纷送来粮草和金钱,甚至派出家中优秀的子嗣,募集乡勇前来投靠。
一时间,袁绍的兵力仿佛吹气球似的膨胀起来,暴增到了三万以上。而且手下人才济济,谋士如云,将士如雨,已然显现出了霸主之姿,让天下为之侧目。
至此,袁绍再不掩饰自己的雄心壮志,当着一众手下的面发问道:“为今之计,是先夺冀州,还是先诛董贼?”
逢纪语带嘲讽,冷声说道:“韩文节此人既无胆识,也无气魄,连天下大势都分辨不清,主公何须在意?这偌大的冀州,迟早是主公囊中之物,取之易如反掌。”
田丰也说道:“韩文节此人无才无德,就算身居高位又能如何?不得人心,冀州迟早为主公所得,为今之计,应当以国事为要,这联军盟主之位,主公必须握在手中。”
郭图等人也纷纷附和,要袁绍领兵出战,前往洛阳讨伐董卓。
手底下的谋士难得意见统一一次,不过这也实属正常。
毕竟为夺冀州而失信于天下,纯粹是自绝后路,智者所不取。
哪怕再是意见不合,他们也不会在这上面起争斗。
数万大军,倾巢而动,旌旗蔽空,甲兵齐整,浩浩荡荡向着洛阳开拔而去。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