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蔡琰难忘的那一夜
以前蒋钦没得选,为求活命他只能当贼,毕竟这操蛋的世道,人不够狠,就连活下去的资本都没有。
可如今周泰都给他指了一条明路,能当好人,为何还要回去做贼?
倒不如留下追随明主,平定乱世,光耀门楣。
“好,幼平,我陪你留下!”
“嗯!”
就这样,蒋钦也决定留下来。
梁县县衙,王景正在阅读虎牢关发来的战报,忽然有手下来报:“将军,门外有两位自称周泰和蒋钦之人求见。”
“周泰!蒋钦!”
王景闻言先是愣了好一会儿,随后则是觉得不可思议,这两位不是名列江表十二虎臣的东吴名将吗?
他们不跟着程普和韩当等人一起护送孙策跑路,怎么忽然跑来找自己?
三国历史上,周泰和蒋钦皆位列江表之虎臣,是东吴武将序列中的头面人物,而其中周泰的排名更是只在程普、韩当和黄盖三位老将之后,论个人武勇,仅仅只有甘宁可与之比肩。
而且周泰是出了名的忠勇,别说主动前来投靠了,王景甚至都不认为自己有足够的人格魅力能够招降周泰这样的东吴死忠派将领。
结果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
王景也是心中不断搜寻脑海中的相关记忆,按照时间的顺序来进行推导,才想明白了周泰为什么会主动来投。
此时的东吴政权还未建立,而周泰和蒋钦这两人,恐怕还没追随孙策一起平定江东,因此属于无主的“野生名将”。
这还有何可迟疑的?
王景兴奋得当即吩咐手下:“人呢?快快有请!”
不过片刻功夫,周泰与蒋钦二人便被一起请到县衙的前厅,王景还特意吩咐属下摆好酒席,亲自招待。
“拜见祁侯。”
“二位壮士快快请起。”
王景按耐住心中的狂喜,对周泰和蒋钦两人十分客气。
只是嘴角不断勾起的弧度,还是出卖了他此刻的真实情绪,送上门的名将啊,简直乐得王景都合不拢嘴。
“这下子,看来江表十二虎臣以后就只能叫做东吴十虎了。”
酒席开始,王景身穿罗衣,头戴金冠,言谈风趣,还频频向二人敬酒,丝毫没有端着世家名门的架子,这份礼遇,让周泰和蒋钦心中十分感动。
要知道他们可都是宗贼出身,连平民都算不上,在世家豪族眼中属于“从事不法活动的犯罪分子”,因此在袁术麾下时,虽然作战勇猛,却一直被人瞧不起。
可眼下,二人却被王景这样的朝廷大官给当成了座上宾?
这种事,他们做梦都不敢想啊!
若是搁在以前,一位县吏都能对他们呼来喝去,颐指气使。
在袁术手下当兵时,二人要不是率领族人来投,怕是连个队率这样的小官都混不上,更别说得到礼遇了。
因此一番交谈,两人更加坚定了要追随王景的心思,周泰放下酒觞,单膝跪地,神色郑重地抱拳说道:“我与公奕皆想追随将军这样的明主,平定乱世,建立一番功业,还请将军收留。”
蒋钦也赶紧单膝跪地,诚心恳求:“还请将军收留!”
“哈哈哈,今日我得二位猛士襄助,当真如虎添翼也。”
说罢王景便亲自上前,将周泰和蒋钦从地上扶起:“幼平,公奕,我现在便任命你们为建武都尉和奋武都尉”
刚加入就得了个都尉的官身,在王景身边听用,可谓是前程似锦。
周泰和蒋钦相视一眼,当即兴高采烈地拜倒在地:“谢主公!”
战事结束,王景班师回朝,抵达洛阳时,刘协为了缓和与王景的关系,与帝师王越一同率领百官出城十里相迎,可谓是给足了王景面子。
城南太学,此刻人山人海。
不少学子课也不上,跑来这里看热闹。
眼看着周围的人越聚越多,刘协表面上神色自若,但心中慌得一批,董承之死对他打击极大,尤其是王景殿前杀人的血腥一幕,更是对他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甚至在刘协看来,王景比董卓更加可怕。
本着打不过就加入的想法,刘协现在也想开了,得罪谁都不能得罪王景,现在全天下很多人都盼着他这个年幼的皇帝去死,唯有王景才能保他安然无恙。
至于七年之后能否亲政?
还是先活到那個时候再来想这种问题吧。
刘协此时心中有些紧张,低声询问左右:“祁侯何时才到?”
服侍刘协的两位小黄门同样心中惶恐,他们都是刚换上来的新人,之前那批被董承收买的,想要暗戳戳搞事的,都被王景杀了个一干二净。
因此别说刘协害怕王景,他们这些宫人哪个不怕?
听到小皇帝问起,他们也只能壮着胆子,小声回了一句:“陛下稍安勿躁,祁侯应该就快到了。”
“那好吧。”
刘协幽幽一叹,安安静静地坐回了銮驾之中,只是浑身上下多少都有些不自在,双眼不由自主地飘向南边。
而在围观人群中,同样有人目光朝南远眺,一双剪水似的明眸,隐隐带着几分期待。
通往洛阳的官道旁,停着一辆悬挂珠帘的华贵马车,这辆马车样式十分奇特,居然有四个轮子,显然是奇巧阁最新出品的四轮马车,由精通机关术的墨家门徒制作而成,售价高昂不说,很多人有钱也买不到。
马车内,蔡琰素手一伸,轻轻掀开窗帘,闪亮的明眸开始不断向眺望,仿佛在寻找着什么。
古灵精怪的黄欣就坐在她的旁边,忍不住揶揄笑道:“嘻嘻,昭姬姐姐心急了呢,也不知道先生什么时候才会回来。”
蔡琰被她打趣,没好气得瞪了这小妮子一眼,虽然没回话,但脸颊上微微泛起红霞,却是多了几分羞意。
难得看见蔡琰露出羞涩的表情,袁莹都忍不住掩嘴轻笑:“是啊,都看了两个时辰了,还没看够呢。”
自从父亲蔡邕被王景所救,蔡琰每日想念王景的时间便越来越多了,仿佛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心中经常为之思念挂怀。
最初之时,蔡琰只是觉得王景这人说话风趣幽默,和他相处起来很轻松,不必在乎那么多的繁文缛节,因而蔡琰将王景视为知己,时常一同谈天说地,纵论古今。
但这份友情,现在似乎正在慢慢变质。
父亲蔡邕身陷牢狱之时,蔡琰四处求助,却少有人伸出援手,以至于她忽然就有种举目四顾,彷徨无依的孤独感。
而在她几乎就要绝望之际,是王景伸手拉了她一把,将她从黑暗的深渊中拉了出来。
王景不仅说服了王允不再追究蔡邕的罪责,还从刺客的手中救下父亲的性命,也正是从那一夜起,蔡琰将王景当成了她心灵的港湾,人生的依靠。
马车里,黄欣挽着蔡琰的藕臂,依旧在兴致勃勃地谈起关于王景的话题:“昭姬姐姐,你听说了吗?这一回啊,先生在梁县又打了一个大胜仗呢,将敌人杀得落流水。”
捷报早就先一步传回洛阳,被大家所津津乐道。
倒是袁莹因为出身袁家,身份有些尴尬,毕竟这次战争中的另一方,袁术是她的堂哥,袁绍也是他的堂哥。
但是她和家族中那些野心勃勃的男人不一样,心中只是期盼着战火可以止息,天下能够恢复太平:“唉,真希望帝朝不要再起刀兵了,否则兵荒马乱的,实非社稷之幸。”
蔡琰出言附和:“是啊,我也不希望这世道再有战祸了。”
王景连续出征,蔡琰每每为他提心吊胆,生怕兵凶战危的疆场上,王景会发生些什么难以预料的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