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下救援来迟,还请主公恕罪。”
“哈哈,公明说笑了,这件事情与你无关,何罪之有?”
王景满脸带笑地将徐晃从地上扶起,还命人赐座,对他仍是十分礼遇和信重。
徐晃偷偷观察了一眼王景的眼神和表情,发现他确实没有生气,这才暗暗松了口气。都说伴君如伴虎,更何况是王景这等无敌霸主,强如徐晃,站在王景身边,也会感受到一股沉重无比的压力。
哪怕王景对他信任有加,从未怠慢,可徐晃依旧小心翼翼,不敢有任何的逾矩。不一会儿,在外面负责带人清田的刘备,鞋子上的泥巴都没来得及擦,听说王景来慰问自己,还在饮马沟遭遇刺杀,当即被吓得面无人色,快马加鞭地赶了回来。
“备,见过卫将军。”
当着大家的面,刘备直接对王景一揖到底,脸上还满是担心和关切的神色,仿佛真的一心记挂着王景的安危,让周围的人大受触动。
当然,刘备心里怎么想的不重要,王景从来都是论迹不论心,只要刘备用心做事,就算有点小心思也可以容忍。
“玄德这次辛苦了,听闻你遇袭,我还想过来探望和勉励一番,结果现在事情变成这样,倒是劳烦你过来探望我了。”
说完又看向刘备身后的关羽和张飞:“云长,翼德,看到你们也没事,那我就安心了。”
然后王景也活学活用,将刘备用在自己身上的招数,来了一招斗转星移移接木,原封不动地用到了关、张二人身上,眼神之中真切的关心与重视,让两人大受触动。
关羽那满是孤高的枣色大脸上,虽仍是不改骄傲的本质,但看向王景的表情依旧松动了:“虽然遭遇袭击,但凭借我兄弟三人的能耐,区区流寇,何足挂齿。”
张飞也扯着大嗓门附和道:“俺也一样。”
他们本就在战场上被王景给打服了,如今自己遭遇袭击,王景这位当朝第一权臣居然亲自跑来慰问。
这面子,给得当真是够够的!
人心都是肉长的,王景如此礼贤下士,关羽和张飞又岂能不心怀感动?
这些年两人追随刘备走南闯北,打过黄金,抽过督邮,遇到的各方诸侯豪杰也不算少了,可受到过的礼遇,简直屈指可数。
将那些狗眼看人低的世家权贵和王景这么一对比,顿时显现出来差距,让他们有种无双国士,终于得到认可的感觉。
这是什么?
这是知遇之恩啊!
要不是和刘备拜过把子,怕不是现在就要就认王景当主公了。
两人的神态变化,让刘备那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王景居然当着他的面,用他的惯用伎俩来挖他的墙脚,这和夫目前犯有啥区别?
简直是不当人子!
但让刘备更气的是,偏偏这事情他还没办法开口,毕竟王景对兄弟三人如此礼待,实在挑不出任何错处来。
虽然暂时没能挖动关羽和张飞,但王景一点也不急躁,毕竟是顶级猛将,这点耐心还是要有的。
反倒是刘备,慌得不行,赶紧以工作为由,拉着二弟和三弟告辞,他现在就想离王景远远的。
竟然对我的二弟和三弟心怀不轨,祁侯此人当真是岂有此理!
看着刘备离去的身影,徐晃又看了一眼关羽和张飞,试探着问了王景一句:“主公可是想要招揽云长和翼德二人?”
王景没有回答,反倒是笑着问了徐晃一句:“公明,你怎么看?”
徐晃想了想,最后还是如实回答:“我曾与云长和翼德交过手,此兄弟二人皆当世豪杰,有万夫莫敌之勇,吾不如也。”
人最难的就是认清自己,并承认他人比自己更加优秀。
尤其是像徐晃这般,已经身居高位,却仍有自知之明的人,属实难得,这一点可是连仙秦帝朝的丞相李斯都没能做到。
王景闻言,笑着拍了拍徐晃的肩膀,朗声说道:“云长与翼德固然骁勇,但公明你也不差,更无需妄自菲薄。”
一番勉励,再次让徐晃感动不已,心中不禁生出士为知己者死的想法。
王景随后又问起了徐晃对刘备的看法:“刘玄德此人,你认为如何?”
徐晃邹着眉头沉思了一会儿,才开口说道:“此君弘毅宽厚,知人待士,颇有昔年高祖之风,身怀英雄之器。主公若不能用之,当想办法除之,否则日后必成心腹大患。”
能够说出这种话,足以证明徐晃看人的眼光不差。
不过王景没打算杀刘备,毕竟眼下还需要刘备去扛雷,让汉室宗亲来分担一部分搞个造成的阵痛。
所谓改革,本质上就是重新分肉,而原本肉多的人必然不愿意拱手让出手里的既得利益。因此改革就意味着得罪人,而且还是得罪整整一个阶层。
这样的大雷,王景当然不会自己一个人来扛。
他不介意当一个英雄,但绝不想成为一个殉道者,商鞅的遭遇就是血淋淋的借鉴,秦国变法之后强大了,但主持变法的人却遭到了车裂。
这种事,王景可不希望落在自己身上。
至于说手下的人有异心,这种事在乱世之中简直再正常不过了,只要保持自身的强大,王景就不会担心被属下造反。
反之若是太过弱小,那无论担心还是不担心做都没有意义。
因此在王景看来,与其心思去打压手下,换来一个刻薄寡恩猜忌多疑的名声,不如想办法壮大自己的实力,成为一个让人真心敬畏并且愿意臣服的强者。
聊了几句,徐晃犹豫了一番,就低声向王景请示:“主公,是否要封锁关隘,搜捕贼人?”
“不用了,就算真有漏网之鱼,也正好符合我的期待。”
王景并不愿意封锁边境,这样会影响来自兖州还有豫州的贸易商队,对经济造成重创,为了抓几个刺客,不划算。
“那偃师黎氏该如何处置?”
“依律处置便是,参与者一律处死,其余族人发配并州,文远在那边开了不少煤矿,正好需要人手。对了,提醒刘玄德,让他趁机以黎家为突破点,展开清田的工作。”
“遵令。”
徐晃领命而去,亲自率领数千驻军,配合刘备开展工作。
原本偃师县的世家豪族,全都反对刘备的清田工作,如今听说王景居然遭遇刺杀,而且就是带头反抗清田的黎家家主黎威干的,顿时一个个都吓破了胆,生怕和这件事情扯上关系,再也不敢有任何阻拦。
刘备更是卖力的当起了打工人,勤勤恳恳地为王景做事,不仅亲自护着翟南等人四处实地勘察,还亲自审问了黎威的心腹手下,在黎家大宅搜出了一份“盟约”。
所谓盟约,其实更像是一份名单,内中记载了四郡之地,上百个豪族居然暗中结盟,意图对抗王景的“乱政”。
刘备傻眼了,这件事情干系重大,他根本不敢擅专,只能心急火燎地派人将名单送去洛阳,交到王景手上。
这件事情,只有王景才有权处置。
前脚刚回到洛阳,后脚就收到了这份名单,还没等王景想好要这么处理这件事情,消息便已经传得到处都是。
尤其是王景治下,四郡之地的豪族世家,凡是人在名单上的豪族世家,有一个算一个,都变得异常地紧张和不安。
书房里,王景叫来了荀攸和杨修:“事情的始末,你们都知道了吧?”
“是。”
两人点头,表情都有几分严肃。
“二位有何看法?”
沉吟了片刻,最先开口的是素有急智的杨修:“名单一事,嫁祸的手段太过明显,而涉案的偃师黎氏,看情况应当是被对方故意抛出来的弃子。”
随后荀攸也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先后针对洛阳令和主公发动伏杀,随后便是在黎家大宅搜出的密信,再来则是故意散播消息,制造恐慌,对方的目的昭然若揭,分明就是要制造矛盾,甚至引爆新党与旧党的冲突,好让我军武力东出或者西进,只能困守京师。”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