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强大惯性
又两日,于禁、李典一前一后抵达宛口前线。
不等他们商议军情,刘备所部开始大跨步后撤。
就连寒鸦道内的赵云、黑熊也引领骑士向后方撤退。
问题明晃晃的摆在夏侯惇、于禁、李典三人面前,到底追不追。
三人所率军队会师于叶县,三人就在路边树荫下讨论。
夏侯惇脸色不是很好,这几天时间,他派去寒鸦道的偏师昼夜受袭。
前后接近百骑被对方虏获,生死不知。
只要敢派出斥候,对方就能劫杀。
不管是骑马斥候,还是步行斥候,只要离开营地,就会被劫持捕捉。
也就三天时间,弄的那两营兵马人心惶惶。
这种情况下,根本无从侦查寒鸦道虚实,更别说绕寒鸦道去侦查宛城一带。
情报上宛城有刘琦所督五千人,这还是八天前武猛都尉吕常发来的情报。
现在自己无法突破寒鸦道深入侦查,驻守堵阳的吕常也发不来信息……这说明吕常的处境很不妙,宛城处于阴影之中,万一那里正在集结大军呢?
夏侯惇摆着脸色,直接对偏将军于禁,裨将军李典说:“驻屯寒鸦道贼军甚是精锐,前后掳我吏士探马近有百人。如今不知此道敌军多寡,也不知堵阳吕常状况。”
他观察这两个人神态,继续说:“此前两军相持,我实处于下风。二位将军刚来,刘备就退,令我费解。”
于禁听着也有些不理解,对方在寒鸦道打的很强势。
斥候碰撞哪有不死人的?
刘备本就没多少本钱,有必要为了封锁寒鸦道的信息,消耗精贵的斥候?
所以寒鸦道内,必然有着秘密,最大可能就是屯有一支精锐大军,伺机杀出。
不管是进袭鲁阳,还是侧击堵阳,都能让己方难堪。
但也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刘备虚张声势。
不计成本封锁寒鸦道,就是为了不让己方探查真实情况。
李典也是疑惑,刘备现在没本钱搞什么强势封锁;而刘表那里也没有调动大军的迹象。
刘表真调动大军,襄阳方面自会有人想办法将情报送来。
别说一万,就是三五千左右的调动,也很难隐瞒。
刘表的反常举动只要被察觉,那情报就能送来。
就在三人思索推敲其中问题时,夏侯惇的长史快步而来双手奉上一封帛书:“将军,南方使者来信。”
“怎来的这么晚?”
夏侯惇接住,见帛书没有印封,抓在手里有明显的汗水气味,当即铺开阅读,皱眉:“原来刘琦所部五千人不准,他只有三千余人,他借了一千五百人给刘玄德。不好的是,堵阳城内有刘玄德安插内应,已被破城,男女吏民已然迁入宛城。”
他转手就将帛书递给于禁二人,独眼去看长史,长史回答:“此前刘玄德驻屯宛口,多有骑士巡哨道路,欲截杀信使。所以南方使者不敢涉险,见刘玄德退兵这才奔赴宛口。”
“坏我大事!”
夏侯惇恨的牙痒痒,但也很清楚,信使根本不敢冒险。
被刘备抓住,死的可不仅仅是信使一个人。
顺藤摸瓜,荆州方面会有很多人倒霉;这些人倒霉之前,肯定不会让信使的家人好过。
于禁阅读帛书,见刘备本部只有不到四千人时,下意识眯眼露出一点笑容。
帛书传到李典手里,李典也只是随意一瞥,心中了然豁然开朗。
难怪寒鸦道内的敌军要疯狂劫杀己方斥候,为的就是遮蔽视野。
如果夏侯惇早早分兵走寒鸦道,三个营两千人足以击溃寒鸦道内的这支刘琦所派偏军。
一千五百人,也就两个营罢了。
别说两个营,就是荆州军五个营,也挡不住三营北军的攻击!
官渡战役以来,北军有这个底气。
夏侯惇见于禁二人神色变化,当即就说:“欲稳定中原之士,唯有挫败刘玄德锐气。刘玄德进兵来犯,目的有二。”
“一是挑乱汝颖,乱我军腹心;第二是为河北拖住我军。”
夏侯惇要算政治账和人心账,对两人继续说:“他以数千之众拖累我万余精锐,中原之士会如何看待此事?所以他会不胜而胜;我军放纵他轻易退去,也是不败之败。”
于禁当即点头:“元让公所虑,仆深以为然。若不能严惩刘玄德,我军退,他又来;我军来,他又退。如此反复,我等精锐之师将疲敝难用,也会成天下笑谈。”
不能顺着刘备的节奏来打,刘备就三四千人。
来回反复的出入宛口,普通将军打不过也挡不住刘备。
放任不管,刘备会步步蚕食扩大危害;如果要管,就要派高档次的团队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