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瓦丁到萨哥斯再到帕拉汶,织布机的形制差异可能比各国货币的纯度差异还要小。
原因无它,人类的纺织工无论以何种姿势操作何种织布机,双手双脚的活动范围都是一定的。
一味扩大单次纺织的布匹宽度和长度,繁琐的操作反而会降低纺织工的效率。
除非,能够诞生一种革命性的设计。
比如李维眼前的这台“大型织布机”。
粗看之下,这台所谓的“大型织布机”不过是用三架普通木制纺织机拆除外在框架后拼凑在一起的“破烂”。
唯一不同的是,这堆“破烂”的背后连接着一组带弹簧、滑轮以及一个中空的梭状木柄的长杆。
一台这样的大型织布机需要两名女工合力操作。
有鉴于李维对纺织的了解跟梅琳娜堪称“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希尔薇和珍妮作为此地最熟练的两名工人,将亲自操刀本次演示。
……
简单地调试之后,80根竖直向的纺线(经线)从纱锭上扯出,摆上了机器的台面,与纺织机尾端的可活动长杆相连。
“大人,您请看,这飞梭中空的部分,就是用来放置纬线的。”
珍妮将绿色的纱锭放入梭子的中空部分,对李维解释道。
长发遮住了珍妮的左半边脸,隐约可见狰狞的烧伤瘢痕。
想到梅琳娜所说此女的悲惨遭遇,李维也不免心中一叹。
纺织工们或许已经朴素地意识到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只会让贵族更加肆无忌惮地压榨自己;可惜他们无力挑战贵族,只能将利益被侵犯的怒火和恐惧发泄到珍妮一家身上。
“咔嗒咔嗒”的纺织声拉回了李维的思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