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决定一人送他们一套甲。
最近打造的这批甲比此前战斗的那批质量又好了很多,整个甲通过1个月的浸泡以及1个月的暴晒,制成后坚固无比,我经过多次测试后发现,目前世界线中所有的武器,都无法刺穿这批新甲。
不过,制作工艺的提升带来的是成本的提高。这玩意其实原料很好找,就是比较耗油,因为浸泡时间越长越坚固,因此,制甲作坊对各类油脂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由于油料跟不上,导致这种“精甲”产量一直上不去,无法给每名战士配备一套,于是,经过一番权衡,我决定少量生产精甲,配属给军官和战时第一排的士兵,而其他肉搏兵继续使用制作时间不超过1周的老甲。而远射兵除军官和第一排士兵配属老甲外,其余士兵配备野猪皮甲。这是目前我部落联盟生产能力的极限,且随着人口增多,军队数目不断扩充,造甲能力的缺口将会使更多“无甲兵”出现,在未来还真是令人头疼的事情……
不过,我还是一人给了他们一幅老甲,这玩意儿我有用。
参观城内的几天转瞬即逝,后几天我们基本上都呆在城墙顶端眺望城外,而完善的防御体系:护城河—吊桥—城墙,也给众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甚至还举行了一次演习,我的几名卫士扮作敌人攻城,采用各种方式——游过护城河、搭树干越过护城河、攀爬城墙等,然后请众人共同讨论防守的方法——其实办法很简单,跟后世差不多,无非就是远处投射、近处落石,这对于没有任何攻城器械的攻方来说基本无解,除非来好几千人用血肉之躯硬堆,才能靠人海战术淹没区区数百人防守的一面城墙。
这也很好地解释了此前“大神山防线是否会陷落”的问题,一旦有小股敌人潜越防线,规模也不大,能够迅速被我方消灭;即使大股敌人在我们某个人的防区突破,导致数千人进入南部草原,也可以通过烽火系统提前坚壁清野,所有人携物资进入城内,然后依托城墙进行防御。敌人野无所掠,只能强攻某座城,而其他城内的部队则开始集结,直到敌方师老兵疲,再发起反攻。
想法很丰满,但其中一个骨感的现实是:在平原上如何战胜数千敌军?
带着这个疑问,时间迅速到了第12天,首宝柱召集的部落联盟大部分战士已经就位,并开赴元城南门外平原。我率观光团全体成员赶赴演习场,温和的晨光透云而入场中,照亮着一个个气势如虹的方阵。在仿佛穿透霄汉的号角和鼓声中,我宣布军事演习正式开始!
借鉴了后世的阅兵经验,第一步自然是方阵入场,走过看台以求先声夺人。除了少数士兵值守外,我部落联盟全体士兵均在场中,除了此前参战的百余名老兵外,还补充了元乙、元丙部的全部战士,并从新投的部族中拣选了百余名战士,凑齐了一支300人的“大军”。扩军的速度被我和严青眼严格限制,拣选的也都是优秀的新战士,以确保战斗力短期内不受影响,并在建设新城之余,仍紧锣密鼓地加紧新战士的识字教育,终于基本形成了全军合力,能够统一指挥行动了。
我亲自任军队统帅,严青眼为副帅,严钢由于表现优秀,“荣升”战兵将领,统代200名肉搏战士个小队;佘远为远射兵将领,统代100名射手。元乙、元丙分别为肉搏兵和远射兵副将。
按照现行军制,我均采取军—大队—小队—士兵的四级管理方法。肉搏兵分为4个大队,另有旗手、鼓手、号角手各一名,以及数名将领近卫等直属严钢;每个大队45人,设大队长一名,副队长一名,号官、鼓令、掌旗官各一名,战士40人;每个小队共10人,设小队长一名统领,并鼓手一名。而远射兵军制相差无几,分为3个大队、9个小队,每小队约8-9人。
此时,肉搏兵军阵缓缓向石头搭建的“看台”走来,我与严青眼和观光团全体人在台上观看。整个方阵气势如虹、直冲霄汉,士兵们踩着鼓点、沿着划好的道路齐头并进,没有一人掉队、慌乱或做错,这是本时代任何一支军队都做不到的事情,200人的方阵走出了2000人的感觉,我和严青眼曾经看过多次,脸上波澜不惊,其他观光团成员则大惊,纷纷指指点点,互相飞快地比划着、书写着各自的震撼。
最前面由严钢和他的亲卫以及掌旗官带头,前排藤甲兵和鼓令、中间皮甲兵、后排无甲兵和号官依次走过,并按照队伍最前方的掌旗官示意,齐刷刷转头目视看台、高举手中的长矛继续前进,整齐划一的程度令看台又是一阵骚动,可惜士兵们不能说话,不然喊一嗓子“为人民服务!”就更好了。
紧接着,射手方阵在佘远和掌旗官带领下自远处走来。与肉搏兵的气势冲天和孔武有力不同,射手们的强壮程度略差一筹,也没有前排藤甲兵那种无坚不摧的感觉,但整个方阵显得干练精悍,前排的投矛手后背五支投矛,手中还持有一支,明显是极其专业的远程兵;后排的投石兵身上更是缠满了飞石索,走起路来沉甸甸的,在战场上一看就是破阵的尖刀。
方阵阅兵完毕,我军的军制也清晰地展现在观光团面前。我军人数或许依然远逊智人,但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组织度高、体魄强健,在战场上绝对能够以一敌五。相信众人在震撼至于,已经能够意识到,我军已是大神山一线最强大的、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无论对于智人还是我们自己人。
接下来是实战演习,我军肉搏兵使用木棒等训练武器,展示了平地上的齐头并进、冲锋破阵、左右分进包抄、追击等战术动作。随着鼓、旗帜、号角的搭配运用,不能通过语言协调的军队仍显得如臂使指,阵型的调整也不比大呼小叫的智人慢。尤其是观看肉搏兵“分阵演习”(即大阵变小阵)时,先是号官一声短号,用来提醒大队长、小队长们望向中军统帅,接着掌旗官按照统帅要求挥动旗帜,发出“变为左中右三阵”的命令,各大队看到后立即行动,同样先用号角提示,旗手发布命令,各小队开始在小队长与小队鼓手鼓点的带领下向前迈进,并向两边散开,由中路的两个大队组成中军,两边的大队形成左右两翼,而中军分别分出一个小队加入左右两翼,形成中军人数略多、两翼人数略少的中央突破阵型。变阵完毕后,各大队号手纷纷以长号回应统帅,表示变阵完毕,而统帅身旁的号手也按照命令吹响长号,表示已收到。
不到15分钟(后世时间),200人的军阵已分成约80人的中军和约60人的左右两翼,形成较为宽阔的对敌正面,变阵速度按照后世的标准简直是龟速,但在这个时代则无出其右,有若神助。看台闹哄哄的众人也开始冷静下来,心里开始评估这样的变阵能力在战场上意味着什么。
前一阶段提出的“统一指挥问题”迎刃而解,众人又开始好奇,我军的战斗力究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