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就这样放我走了?”
直至走出夏口城门,杨仪捧着手中木匣,仍是满脸的不敢置信。
不过,在城门处等了许久,都未曾见到两名同行士兵的身影,再加上此前在被审问时见到了口供文书,杨仪不由暗中猜测,只怕是已经惨遭毒手。
“或许,此人当真是因着我兄长情分方才放我一条生路?”
想到这里,杨仪心中也是唏嘘不已,没想到自己兄长亡故多年,却还是能够照拂到自己。
“唉~”
长叹口气,心中顿感后怕的杨仪却也不敢在此再过多停留,万一那人转换心意,又要捉拿自己,那可就麻烦了。
当即,付钱搭了艘客船,杨仪踏上重返襄阳的路程。
夏口去往襄阳,本就是溯源而上,船速更慢的同时,也意味着所耗时间更多。而在沉闷、拥挤的船舱之中,时间更是显得格外的缓慢,也让杨仪忍不住对手中捧着的木匣产生了好奇,更是不止以此产生了想要提前将其打开,确认其中到底是为何物的想法。
不过,思索再三,杨仪还是放弃了这个打算。
一是为了躲避可能的追兵,他选择了最为廉价的客船,船舱之中人多眼杂,若是漏财难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而且根据手感和晃动的响动而言,其中即无利器,更非活物,反倒像是轻柔的衣裘锦缎一类,应当并无危险,很有可能是写在布帛之上的劝降书信,自己一个外人,还是少生事端为好。
而等杨仪重新返回襄阳,由于一来一回花费的时间,曹仁所设下的期限只剩下了最后三日。
杨仪自然是不敢再做耽搁,带着此前准备好的口供案卷,以及马良所赠木匣一起来到了曹仁面前。
而在经过七日之后,曹仁明显已经没有当日愤怒,不过在看到杨仪到来之后,却还是当即板着脸询问道:
“粮价一事调查的如何?可曾查出了背后元凶?”
杨仪闻言,也是赶紧将自己这几日所查到的情况系数道出,并将带来的案卷亲手奉上。
“你是说,襄阳粮价高企,是那夏口关羽所致?”听完杨仪的讲述,曹仁抬手接过案卷翻看,皱眉问道。